。雖然她曾有開倉賑災的善舉;雖然她的婆婆卞太後曾稱讚她「此真孝婦也」;雖然她替曹丕生下明帝曹叡和東鄉公主;雖然曹叡追封她為文昭皇太後,立廟供奉;但她的一生,真如白居易對亂世佳人的歎息:「為人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魏書?方技傳》有一段周宣為曹丕解夢的文字說:「帝復問曰:夜夢青氣自地屬天。宣對曰:天下當有貴女子冤死。是時,帝已遣使賜甄後璽書,聞宣言而悔之,遣人追使者不及。」這樣的記載,也許是真實的,說明那個負她的男子內心終究還是愛她的,可是這一切對她來說,不過是無謂的,她愛的人,終究不是他啊,而是那個「才高八鬥」的曹子建。
五代時西蜀名道士杜光庭的《墉城集仙記?卷五》稱:「洛川宓妃,宓犧氏之女也,得道為水仙。」而曹植筆下的洛神,無疑是清純如水、甜如美水、溫柔如水、婀娜如水、多情如水的淩波仙子,是可親、可掬、可膚觸、可形塑、可解渴、可寄情的女神,也是色如溫玉、體香可人的名花;曹植故意把洛神具象化,藉《洛神賦》引領世人將水仙、淩波仙子、洛神、甄宓、曹植、曹丕融於一體;故意讓世人通過有水仙、淩波仙子之名的水仙花,在年年的歲末隆冬花開時節,清楚記起洛神的故事、甄宓的遭遇、曹植的不平、曹丕的不仁。
所以,請用傾慕的目光好好愛惜寒冬裡獨自芬芳的水仙吧,這是對那個亂世中才貌雙全的美麗靈魂最誠摯的懷念和祭奠。倘若那做了水仙花神的女子芳魂有感,不妨夜來入夢,攜手笑談三國風雲。
第六世 清河
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
鄴城舊址
鮮卑族人的頭髮一般都是鮮艷的紅色或者明亮的金黃色,可我卻是一頭濃密的長髮,黑亮如漆,光可鑒人。
正是這樣與眾不同的頭髮,成為我血統不純最確鑿的證明。
清河公主與慕容沖的故事,悄然地開始於鄴城皇宮,轟轟烈烈地結束於長安城下。
時光荏苒,歲月無情,前燕皇宮已湮滅在歷史的硝煙中,但幸好還有古鄴城的遺跡可考。
古鄴城始建於春秋齊桓公時,是在古邯鄲衰微成一個普通的郡縣以後,在這塊土地上崛起的第二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建安九年(204),曹操封魏王後營建為國都,後曹丕代漢移都洛陽後,以此為北都。而此後的後趙、東魏、北齊也相繼都鄴,承光元年(577)北齊亡,此城衰落。南鄴城為東魏元象元年(538)依北鄴城南牆而建,毀於隋代。總括起來就是自三國曹魏起到隋400餘年間,後趙、冉魏、前魏、東魏、北齊6個割據王朝相繼建都於此。
鄴城遺址位於河北省臨漳縣西南13公裏的漳河北岸,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57年後調查發掘,發現其由南北二城構成。
據記載,北鄴城東西7裏,南北5裏,設有6門。實際勘測結果為東西2400米,南北1700米,規模略小於文獻記載。城內由貫穿東西城門的大道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北部中央為宮殿區。西為禁苑銅爵園,內設馬廄、武庫,西城垣上築有壯觀的銅雀、金虎、冰井三台。宮殿東麵為貴族聚居區戚裏及衙署。城南部為居民區,被南北向道路分割成長壽、吉陽、永平、思忠四裏。北鄴城規劃整齊,交通便利,對北朝、隋唐都城的建設產生過深刻影響。根據記載,南鄴城東西6裏,南北8裏60步。實測東西2800米,南北3460米,城垣迂曲,牆外有護壕。宮城設在城北部中央,宮北有後苑。正南門朱明門已經發掘,為三門道,門南側有方形闕樓夯基。
因漳水氾濫與改道,鄴城遺址遭到嚴重破壞,今地麵所存,僅金虎台、銅雀台等部分殘基以及瓦當、石螭首等遺物。鄴城西北,為東魏、北齊陵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