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疑惑,在同一個班級,接受同樣老師的教育,為什麼學習成績會相差那麼大呢?難道真的是自己沒有其他同學聰明嗎?其實,之所以會有從第一名到最後一名的差距,主要原因在於學習方法的不同。

陳偉是某省2002年的高考狀元,在總結陳偉的學習經驗時,我們發現他的學習大體分為3個層麵。

第一是“苦學”。雖然不像古人那樣“頭懸梁、錐刺股”,但是對於學習,陳偉從來都不敢有半點懈怠。每天都要按照自己的學習計劃,按部就班地完成學習任務,正是這樣長期的堅持和積累,才為自己現在的良好成績打下了基礎。

第二是“好學”。陳偉發現身邊很多同學一提到學習就覺得是一件相當痛苦的事情,他反而覺得學習是一種快樂,並且自己還能主動從中發現快樂的事情。比如,一個曆史故事的滲透,一個知識的拓展,都會讓他產生一種滿足感。帶著這樣的心態去學習,效率自然也就不會太低,而且是越學越想學。

第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會學”。陳偉雖然在學習上很刻苦認真,但是,他卻不是那種“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生。他總是會根據自己不同階段的學習情況,變換多種學習的方式和方法,為自己製定出適合當前階段的學習模式和進度,而不是一味地跟著老師的腳步去走。這樣,在自己靈活的變動和仔細的琢磨中,學習的成績自然也就越來越好了。

可見,學習不僅是讀書、聽課、做題那麼簡單,學習本身也是一門學問,有科學的方法,有需要遵循的規律。絕大多數成績優秀的學生,都有自己一套非常明確、詳細的學習方法;而學習成績相對較差的同學,則往往不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學習,甚至從來不知道學習是要講究方法的。

也許能夠成為狀元的確需要一定的天賦和運氣,但是,隻要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用心鍛煉學習需要的各種素質、按照正確的方法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學習就會變得輕鬆起來,思維也變得靈活流暢,任何人都能夠很好地駕馭知識,迅速提高學習成績。

本書針對學生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容易走進的誤區,從“學習態度”“學習計劃”“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應考技巧”5個大的方麵著眼,由一線優秀班主任為同學們量身打造72個學習秘訣,讓同學們從掌握技巧開始,真正地懂得學習,愛上學習,最終成為學習的主人。

同時,我們對參與本書編寫的成員:張誌軍、袁建財、吳強、王振偉、閆博、趙靜、李紹玲、杜延起、李智燕、張萍、王詩文、黎金芳、劉芳、何大為、張誌勇等人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