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晗被叫了一次家長,記了大過,至於王夢佳,老師似乎並沒有注意到她。

那天以後莫小慢和竇晗仍然是朋友,可是兩個月來培養的親近感似乎在一點點褪去了。反倒是王夢佳,儼然一腳定友情,把自己牢牢放在了竇晗的“閨蜜”位置上。

莫小慢沒用太多的時間回味這個變化,因為既緊張又讓人興奮地期末考試來了、寒假亦不遠。

莫小慢又開始和於露他們混在一起了。這已經成了慣例,每個大考之前,他們都會湊在一起互相解惑。莫小慢除了英語基本沒有軟肋,尤其是數學,一直是文科生裏的三甲。用於露的話來說,“這幫朋友全靠你的筆記活了……”,莫小慢表示“數學無壓力,英語……拜托你了orz。”

於露嘲笑她:“這段裏哪個單詞你沒背過,怎麼連在一起就不會翻譯了呢?”

莫小慢鬱悶:“超過八個單詞我就頭暈,背過的也臉盲了。”

於露:“……你怎麼不去理科班。”

莫小慢:“理科班就沒有英語了嗎?”

於露:“可是理科沒有文史啊,你可以把所有的背誦時間都留給英語。”

莫小慢:“……我物理不好,每次都不及格。”

於露:“你的數學不都考滿分嗎……”

“對啊,智商母係遺傳,我媽以前的數學就經常滿分!”莫小慢一臉驕傲,然後又垮了肩,“物理和數學不一樣。”

於露的嘴角抽了抽:“我記得伯母是大學物理係的老師。”

莫小慢點了點頭:“基因突變。”

然後她想起了什麼,補充說:“文科是我媽讓我選的,她說我物理那根筋根本沒有,她也沒法搭上。”

於露第一次和她聊這些,不免對她的大腦回路產生了深深的好奇……

莫小慢的大腦回路怎麼繞過了物理她不知道,不過她跟於露所說的每一句話確實都是真的。

初中的時候因為有個物理係老媽,她的中考總分沒有收到牽連,順利考上了重點高中。高一,媽媽讓她學理科,將來發展個科學家的方向,莫小慢乖乖聽了,三個月就被物理打敗了;然後媽媽提前測驗了她文科的素質,給了她個優秀,讓她分班去學文,莫小慢乖乖聽了,第一次考試就拿了個年紀前十(那時候英語還沒有這麼差);現在她隻要把英語提高了,就等高考後,媽媽為她選定專業方向了……

莫小慢突然想到了竇晗說過的話——“我以後要出國留學。”說這句話的時候竇晗大概不知道自己的表情有多麼篤定。

那天回家,莫小慢對媽媽說:“媽,我想出國留學。”

莫媽回:“上兩年大學以後再去。”

“哦。”莫小慢沒問為什麼,媽媽自有一套成熟的生存理論,永遠都比她考慮周到。

記得有一個作家說過,人是在迷霧中前行的。莫小慢相信,即使媽媽往昔路上的迷霧與她並不在一條軌道上,也能在她的路上豎起正確的燈塔。至少之前,她一直如此相信。

寒假從來短暫。

莫小慢跟著父母北上冰城看了冰雕,已經迎來了開學。再回校園的時候,一切都未改變。

啊,或許是有改變的。

圈圈煞費苦心的對一些座位做了調整,完全按照互補的規律安排。莫小慢的同桌變成了李迪,擅長英語的陽光大男孩,班級裏的零差評的男生;竇晗坐到了她的後排。

順便一提,看到排位的時候於露和小白湊在一起嘿嘿賤笑了一個上午,莫小慢直到畢業才明白這笑容的蘊意。這是後話。

地理位置決定親疏關係。莫小慢和竇晗湊在一起的時間又多了起來。不過竇晗已經不再坐公交車上學了,她換上了小型的電動單車,那時候很多人都改了這種交通工具。竇晗跟她說:“這樣快點,高中剩的時間不多,沒得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