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肝風內動證
知識點:肝風內動證
(一)單選題1.D
(二)多選題1.ABCD 2.ABCDE
(三)名詞解釋
1.肝風內動證泛指因風陽、火熱、陰血虧虛等所致,以肢體抽搐、眩暈、震顫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
2.肝陽化風證是指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以眩暈、肢麻震顫、頭脹痛、麵赤,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
3.熱極生風證是指邪熱熾盛,熱極動風,以高熱、神昏、抽搐為主要表現的證候。本證在衛氣營血辨證中歸屬血分證。
4.陰虛動風證是指肝陰虧虛,虛風內動,以眩暈,手足震顫、蠕動,或肢體抽搐等及陰虛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證候。
5.血虛生風證是指肝血虧虛,虛風內動,以眩暈,肢體震顫、麻木、拘急、蠕動、瘙癢等及血虛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證候。
(四)是非題
1.×與肝風內動有關的舌態有強硬舌、歪斜舌。
2.×熱極生風乃由外感溫邪,熱灼肝筋,引動肝風所致。
(五)問答題
1.肝風內動四證的成因與證候有別:肝陽化風證為陽亢陰虛,上盛下虛,表現為眩暈欲仆、頭脹痛、頭搖、肢麻震顫、步履不穩等;熱極生風證為火熱熾盛所致,病勢急而重,表現為高熱,神昏,抽搐;陰虛動風證多見於熱病後期,陰液虧損,表現為眩暈、手足震顫、蠕動及虛熱證候;血虛生風證多見於慢性久病,血虛失養,表現為眩暈、肢麻、震顫、拘急、麵白舌淡等。
2.病因:①肝陽化風證:多由肝陽素亢,耗傷陰液,或肝腎陰虧,陰不製陽,陽亢陰虛日久而化風,從而表現出具有“動搖”特點的證候;②熱極生風證:多因外感溫熱病邪,邪熱亢盛,熱閉心神,燔灼筋膜,傷津耗液,筋脈失養所致;③陰虛動風證:多見於外感熱性病後期,陰液耗損;或內傷久病,陰液虧虛,筋脈失養所致;④血虛生風證:多見於內傷雜病,因久病血虛,或急、慢性失血,而致營血虧虛,筋脈肌膚失養所致。
3.辨證要點:①肝陽化風證:以眩暈、肢麻震顫、頭脹痛、麵赤,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為辨證的主要依據;②熱極生風證:以高熱、神昏、抽搐為辨證的主要依據;③陰虛動風證:以眩暈,手足震顫、蠕動與陰虛內熱症狀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④血虛生風證:以眩暈、肢麻、震顫、拘急、響動、瘙癢等與血虛症狀共見為辨證的主要依據。
4.臨床表現:①肝陽化風證:眩暈欲仆,步履不穩,頭脹頭痛,急躁易怒,耳鳴,項強,頭搖,肢體震顫,手足麻木,語言謇澀,麵赤,舌紅,或有苔膩,脈弦細有力,甚至突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強語謇;②熱極生風證:高熱口渴,煩躁譫語或神昏,頸項強直,兩目上視,手足抽搐,角弓反張,牙關緊閉,舌質紅絳,苔黃燥,脈弦數;③陰虛動風證:足震顫、蠕動,或肢體抽搐,眩暈耳鳴,口燥咽幹,形體消瘦,五心煩熱,潮熱顴紅,舌紅少津,脈弦細數;④血虛生風證:眩暈,肢體震顫、麻木,手足拘急,肌肉潈動,皮膚瘙癢,爪甲不榮,麵白無華,舌質淡白,脈細或弱。
5.病機:①肝陽化風證:肝陽上亢,陰不製陽,陽亢化風,則經常頭暈欲仆,頭搖;陽亢而氣血上壅,上實下虛,則行走飄浮,步履不穩;氣血壅滯絡脈,則頭脹頭痛,麵赤;風動筋脈攣急,陰虧筋脈失養,則項強,肢體震顫,手足麻木;風陽竄擾,夾痰阻礙舌絡,則語言謇澀;舌紅,脈弦細有力,為陰虛化風之征。若風陽暴升,氣血逆亂,肝風夾痰,蒙蔽心神,則見突然昏仆,喉中痰鳴;風痰竄擾經絡,經氣不利,則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強語謇。②熱極生風證:邪熱內盛,則高熱持續;熱擾心神,則煩躁不安,譫語;熱閉心神,則神誌昏迷;邪熱熾盛,燔灼肝經,傷津耗液,筋脈失養而拘攣,則四肢抽搐,頸項強直,兩目上視,角弓反張,牙關緊閉;舌紅絳,苔黃燥,脈弦數,為肝經熱盛之征。③陰虛動風證:肝陰不足,筋脈失養,筋膜攣急,則見手足震顫、蠕動,或肢體抽搐;陽虛不能上滋,故頭暈,眼花,耳鳴;陰虛不能製陽,虛熱內蒸,故五心煩熱,午後潮熱,兩顴發紅;陰液不能上承,則口幹咽燥;舌紅少津,脈弦細數,為肝陰不足,虛熱內熾之征。④血虛生風證:肝血不足,不能上榮頭麵,故頭暈,目眩,麵白;肝在體為筋,爪甲為筋之餘,筋失血養,則肢體震顫,手足拘急,肌肉潈動,爪甲不榮;肢體、皮膚失養,則見肢體麻木,皮膚瘙癢;舌淡,脈細或弱,為血虛之象。
(六)病案分析
1.分析:患者年事已高,肝腎虧虛,肝陽日亢,故平素頭昏脹痛,麵紅目赤,肢麻,腰膝酸軟;腎陰不足,不能上濟於心,心失所養,故心悸不寐;昨晚飲酒後,因事惱怒,情緒激動,氣火升發,激惹肝陽化風,肝風內旋,氣血隨風陽上壅頭目,則劇烈頭痛,麵紅目赤;肝陽化風夾痰內擾,心神被蒙,故神誌昏糊;風痰竄擾絡脈,氣血運行不利,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阻舌根,則舌強不語;痰壅氣道,則呼吸氣粗,喉中痰鳴;舌紅絳,苔黃厚膩,脈弦滑數,乃肝陽夾痰之征。綜上分析,此證為:肝腎陰虛,肝陽化風,夾痰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