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的目的是改變聽眾的生活,而非彰顯自己的偉大。過多地炫耀自己的成就會讓別人產生嫉妒心理,或者覺得你是個自大的人,而不會接受你的觀點。
他們會想“你是個特殊的人,天賦稟賦,又好運連連,所以才能獲得如此多的成功。我隻是個平凡人,我肯定做不到像你一樣成功。”
怎樣讓聽眾切身實踐你所提出的建議呢?你可以表現出實際上你和他們很相似。跟他們分享你在一開始的失敗經驗,或者講述你曾麵對的艱難處境,這樣聽眾就會覺得他們也能夠像你一樣成功。當你這樣做時,聽眾會全神貫注,直起身子,迫切地想要知道你接下來要說些什麼。
如果你與聽眾脫離,他們就會不再相信你,也不會相信你的建議。所以想要聽眾照你說的做,就必須強調你們的相似性。
你所獲得的成就並不能改變其他人的生活,但是你成功的經曆卻可以幫助到其他人。所以在演講中要強調的是你的經曆,而非你的成就。
比如,如果你是奧運遊泳比賽的金牌得主,你可以先和聽眾們講一下你失敗的經曆。告訴你的聽眾你並沒有比他們更優秀,更聰明,更有天賦。今天的你和過去的你有著很大的差別,而造成這些差別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你是個天才,隻是因為你的努力。而演講的目標就是強調過程的重要性,並且使聽眾深信如果他們照你說的做了,他們也會有巨大的改變,也會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
強調經曆而非成就,這可以使你在聽眾心目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不少人會在演講結束後和你握手以示尊敬。
想一想,那個讓你走向成功的方法是從哪裏學來的?如果你說:“這條途徑是我自己創造的。”或者“這個好點子是我偶爾想到的。”聽眾則會拒絕接受你的方法。為什麼?因為這就好比你在大聲吹噓:“嘿!大家都來看看,我真是太聰明了、太讓人吃驚了!”
然而,如果你說這個辦法是別人告訴你的,它改變了你的人生,你就能和聽眾之間建立一種奇妙的關係,並且這樣讓你聽起來不像是在自吹自擂。即使這個主意確實是你自己想到的,你也要說是一本書、一個電視節目甚至是一段對話激發了你的思維。
記住,自吹自擂之人的觀點永遠不會被人接受。而強調過程和方法則能夠讓聽眾記住你所傳授的經驗。如果你特別點出告訴你這個方法的人或者事,聽眾們就會更加相信你推薦的方法,並且會將其運用到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