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登台,演講是否成功與否取決於三個要素:背景環境、表現方式和演講內容。
內容就是指演講稿的內容,包括你要講述的故事,演講的結構,以及支撐所述信息的數據、引用和事實。
表現方式就是你站在舞台上時,你的肢體動作和聲音表達。你可以走動,可以做手勢,可以調控音量、變換語調和轉換情感來進行講說。
背景環境是指演講開始前以及演講開始後便無法掌控的一切事情,包括演講場地,你口袋裏是否裝有鑰匙或硬幣,你的心情、情緒,開始演講前你的聽眾們腦海裏的想法,以及你的著裝。
這三個要素各代表三角形的一條邊。每個特定要素的作用發揮得越好,這個三角形的各邊就會越長。演講成功與否,完全取決於這個三角形的麵積。麵積大,就會成功;麵積小,慘敗告終。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此三角形其中兩條邊長,另一條邊很短,那麼相應地這個三角形的麵積就會非常小。
有些知名作家自認為自己可以登台演講,因為他們寫作能力很出色,但他們的表現方式往往卻枯燥乏味、使人厭煩。因而,聽眾隻會把注意力轉向別處。
有些演員因拍電影時獨具特色、別有風格,便覺得自己在演講台上同樣可以精彩紛呈、自由演繹。但是,一旦他們演講的內容平淡無奇、毫無新意,他們就會敗下陣來。
大多數人失敗的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足夠重視背景環境。背景環境是這個三角關係中最為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因素。我們將由此啟程,進入公眾演講世界。能以演講改變人們的生活的演說家並不多見。在完全掌握了魔力公眾演講體係之後,你也將會成為這些佼佼者中的一員。該體係能確保三角形的三邊都很長,能讓你成為一位麵麵俱到的演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