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心理博弈術(9)(1 / 3)

想想我們自己,不也有過類似的經曆嗎?就拿參加各種比賽前的心態與行動來說吧。如果知道競爭對手很強大,我們通常會忐忑不安,同時也會全力以赴,會想盡一切辦法提高自己的技能。我們還會研究對手的強項,針對對手的強項,苦練自己的基本功,不惜拚命。相反,如果競爭對手相對較弱,我們會感到輕鬆,也比較自信,雖然仍在繼續為比賽做準備,但不知不覺中,我們已有點心不在焉,沒有了警惕性,沒有了破釜沉舟的決心,沒有了奮力一搏的拚勁。結果,在那些看起來難以取勝的比賽中,我們出乎意料地贏了;在那些看起來很容易取勝的比賽中,卻莫名其妙地輸了。

人們普遍有一種心理,對比自己強大或與自己勢均力敵的人懷有警惕心,對於比自己弱的對手則會放鬆警惕。古今中外,有多少人,不正是因為過於輕敵,而讓對方有機可乘,讓自己一敗塗地嗎?

三國魏明帝曹睿死時,太子曹芳年幼,大將軍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佐太子執政。

曹爽是皇室宗族,自從掌握大權後,野心勃勃,想要獨攬大權。但司馬懿是三朝元老,功勞高,有威望,而且謀略過人,在朝廷中有相當大的勢力,因此,曹爽還不敢公開與司馬懿鬥。而司馬懿也想奪權,他早把曹爽的舉動看在眼裏,但表麵上仍然裝糊塗,後來,幹脆稱病不上朝。

正始九年(公元248年)冬天,曹爽的黨羽李勝出任荊州刺史,曹爽令他以向司馬懿辭行為名,察看他的動靜。司馬懿早就看出李勝的來意,便裝起病來。見李勝時,他讓兩個婢女扶著,手中的衣服連連落在地上。他又用手指指嘴,意思是說我渴了,婢女端來一碗粥喂他,司馬懿一邊喝,粥卻一邊從他的嘴角流出,流滿了前胸。

李勝見到這種情況,不禁生出憐憫之心,說:“聽說您舊風疾複發,沒想到病成這個樣子!”

司馬懿說話非常緩慢,才能接得上氣。他說:“聽說你要到並州為官,那裏接近胡人,你要好自為之。”

李勝說:“我不是要去並州,而是去荊州。”

司馬懿又裝作沒聽清,胡亂打岔,李勝一再大聲解釋,司馬懿才聽明白。他說:“你要到荊州作刺史,我料想快不行了,這可能是與你的最後一麵。我們今天是生死之別,我要讓我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與你結為朋友,你不要拋棄他們。”說完這話便流淚哽咽,樣子十分淒慘。

李勝拜辭回去,將情況報告給曹爽。曹爽大喜,說:“此老若死,我就可以放心了。”從此,對司馬懿不加防範。

不久,曹爽護駕,陪同明帝拜謁祖先。司馬懿立即召集昔日的部下,率領家將占領了武器庫,威脅太後,削除曹爽羽翼,然後又騙曹爽,說隻要交出兵權,就不加害於他。等局勢穩定了,司馬懿就把曹爽及其黨羽統統處斬,掌握了魏朝軍政大權。

司馬懿的故事進一步說明,遇到與自己勢均力敵的對手時,處處顯出自己的強悍,會增加敵人的警惕心理,很難取勝。這時,如果能夠抓住敵人驕縱的弱點,示弱於他人,讓敵人掉以輕心,這樣反而能夠取勝。

這一心理戰術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今後,在麵對挑戰時,我們盡量不要讓對方知道自己的虛實,如果我們擁有十分有利的條件,更不要輕易將它顯示出來。相反,我們還應以適當的方式,故意暴露“弱點”給對方,以麻痹對方。

別人挑釁的借口,就是最好的還擊武器

工作和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喜歡與別人作對的、很難應付的滋事分子。很多時候,當你取得了成績心情舒暢的時候,或者當你努力埋頭工作的時候,他們會突發冷箭,冷不丁地甩出幾句話或做出一些事讓你難受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