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檄文之詔(1 / 2)

曹操急急歸還鄉裏,見到其父,便對曹嵩稟明自己的誌向,也把自己的計劃一一告之。

而讓曹操感到鬱悶的是,曹家雖有家財萬千,可是對於起兵討伐董卓大業來說,曹家之財也僅為杯水車薪。如今可不像是當初鎮壓黃巾軍的時候了,當初隻要拉起義兵,朝廷或多或少都給予一定的軍糧,可以勉強也可養活得了軍隊,並且,那時候的義軍也不多。現在,一旦把軍隊拉了起來,那麼從戰士的裝備兵器、軍糧軍餉等等,都要由首領承擔。

曹操計劃,自己在譙郡拉起一部份兵馬,再彙合曹仁、曹洪、樂進、李典等人的軍馬,估計不下三萬人,現在在他聲名大振的時候舉起義旗,來投他的軍士可能會更多,五萬人,是曹操最保守的估計。

要獨自養活五萬人可不容易啊!要不是曹操一直在濟南經營,他的三萬直屬軍馬有固定的糧食供給源地,那曹操此時也不敢輕率的舉兵。

五萬人馬,一天便要消耗近五萬斤的糧食,而討伐董卓的事業,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有長期持久作戰的準備。所以,光是他曹家,哪怕是散盡了家財,也未必可以供養得了幾萬人的軍糧太長時間。另外,還有兵器等裝備,也要馬上打造出來的。

本來,曹操的元配夫人丁夫人,其丁家在譙郡是數一數二的名門世族,如有丁家的支持,曹操也不用太過擔憂這些問題。可是,丁夫人竟然失了蹤,被一個黑衣人擄走了,一直至今,都還沒有尋到丁夫人的消息。曹操從其父的口中得知此事。差點沒氣得吐血。

丁夫人失蹤的事,始終還是有消息泄露了出去,丁家的人也知道了。也就因為此事,丁家竟然拒絕攢助曹操起兵。並放話說,除非曹操可尋回其家的女兒,否則,丁家與曹家,並沒有半點關係。

丁家和曹家的聯姻,隻是利益上的聯姻,丁夫人失了蹤。讓丁家覺得與曹家的關係不夠牢靠,憑什麼要白白的捐獻出錢財來支助曹操起事?這事,是曹家理虧在前,曹操也沒話可說,好說歹說,才得到丁家的一點鐵綻的支持,用來打造兵器。這也是丁家看在不可與曹家反目成仇的份上,勉強舀出來的一點攢助了。

也還好。除了丁家之外,譙郡還有不少薄有資產的世族,其中也有不少世族與曹家的關係不錯的。曹嵩畢竟都在京為官多年。與一些名門世族的關係還是挺鐵的。其中,孝廉衛弘,家有巨富,為人也的確疏財仗義,在曹操父子遊說之下,他慷慨解囊,為曹操解決了軍糧的問題。

如此,曹操所策良久之計,才終可得以實現。

得到了衛弘的資助,曹操先發矯詔。派出快馬,通告天下各州郡。隨後便堅起一杆上書“忠義”的白旗,開始招集義兵。

曹操的討董檄文如下:“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rì,可速奉行!”

曹操的討董檄文一出,天下便應者雲集。

他曹操本人,僅隻是在譙郡便招募了足足兩萬多人馬。濟南兵馬,也由曹仁、曹兄、樂進、李典等幾人引了三萬軍馬前來。另外,再加上夏侯惇、夏侯淵兄弟,也召集他們的族人,亦得幾千兵馬,這樣一來,曹操的軍馬,竟然超過了六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