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01(1 / 1)

前言 淺談家庭教育的心得與體會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教育孩子不僅是學校、社會的責任,更是父母的職責。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自孩子出生,就首先接受到了來自父母的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喜怒哀樂、一言一行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作為父母,應該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讓孩子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為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家庭教育的方法、形式是很多的,不管多少,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要結合家庭實際和小孩的身心特點,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家庭教育。我最深的體會是:

一、必須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

要教育孩子,首先就要以身作則,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讓孩子感受到最真實的教育。隻有自己做了,孩子才會跟著學習。如果光是說教,說大道理,而自己不能示範帶頭,那麼,這種教育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教育,是絲毫起不了作用的。比如,父母教孩子講實話、不撒謊,而父母自己卻常常說謊,甚至在孩子麵前說謊。孩子知道了,也就學會了撒謊。又如,要孩子讀書,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父母就必須經常陪孩子一起讀書。如果不是這樣,長時間在外,缺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那麼,即使是用金錢或物質鼓勵孩子,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二、多與孩子溝通,家長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多與孩子溝通,深入了解孩子的想法,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平常,不管工作有多忙,我總是想辦法抽出時間來陪孩子,利用吃飯、散步、接送上學等時間,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思想變化,並進行積極的引導,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不論孩子的話題多麼簡單,如果你表現出感興趣的姿態,那麼,孩子就會主動打開心門,樂於和你溝通。相反,如果你總是沉著臉,一言不發,一幅漫不經心的樣子,就會令孩子十分失望。慢慢地,他也會養成對什麼事都不關心的毛病。即使遇到問題,也不會主動來找你。

偉大的俄國作家契科夫說過這樣一句話:母親之所以在教育孩子方麵不能由別人代替,就是因為她能夠跟孩子同感覺,同哭,同笑……單單靠理論和教訓是無濟於事的。

三、正確引導培養孩子的興趣,打開求知之門。

愛因斯坦曾被人們譽為天才,可他卻說:“這個世界,沒有天才,隻有興趣!”興趣為什麼如此重要?因為孩子的興趣在哪裏,他的優勢和天賦就在哪裏。發揮孩子的優勢,他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並取得成功。如果阻止了孩子的興趣,他就失去了發展的可能。因此,發現並嗬護孩子的興趣是父母的天職。對此,我深有體會。興趣是孩子探索知識之門,是學習的發動機。如果對知識沒有興趣,孩子怎麼可能追求知識呢?

作為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發現、培養並激發孩子的興趣,比如從小讓他學習繪畫、書法、電腦編程、樂器等等。孩子有了興趣特長,不僅生活變得充實,學習自信心也會極大提高,求知的欲望也相應增強。這樣,就可以促使他身心全麵發展。

四、多鼓勵、多表揚孩子,讓他獲得學習進步的持久動力。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有了進步,家長要適當表揚,哪怕是孩子的一點點進步,都要及時加以鼓勵肯定。這樣做,孩子會更加充滿信心,更加積極向上。尤其是,孩子遇到困難時,父母充滿關愛和鼓勵的話語,將增加孩子克服困難的勇氣。

確實,人生的路上,有平原小溪,更有高山大河;有燦爛陽光,更有風風雨雨,隻有那些勇敢的人,才能像暴風雨中的海燕,“得意洋洋地掠過海麵,好像深灰色的閃電”。良好的承受失敗與戰勝挫折的能力,受到挫折後的恢複能力和百折不撓、不向失敗屈服的精神,是成功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質。

總之,多鼓勵、多表揚孩子,讓他獲得學習進步的持久動力,就要正確麵對孩子的成功與失敗,家長“既要贏得起,也要輸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