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林楓攝政王,這至少是給了皇上和林楓麵子,讓林楓能夠插手政事,如果皇上不下旨,林楓照樣會插手政事。這樣兩方都不會好看,何必鬧的這麼僵呢?
攻占鹹陽之後,林楓兵分兩路,第一軍團北上,其餘的兩個軍團則南下。至於趙破虜,則是帶著他的人回西北去了。
北上的軍隊是最精銳的第一軍團,那些人在他們麵前,根本不值得一提。至少何明是這麼覺得的,很多地方,他們還沒到,就有官員前來迎接,答應投降。
至於林楓帶著另外的兩個軍團南下,則遇到了一點小小的困難。那些各個行省還好說,但是西南軍卻不同意投降。而且擺開了要和林楓一戰的架勢。
林楓自然是不懼的。直接答應了應戰。在和西南軍的戰鬥中,林楓讓西南軍知道了什麼是摧枯拉朽。西南軍在新軍麵前根本不堪一擊,很快就敗退了。一路退到邊境。無路可退。
林楓再次派人去招降,他們卻再次拒絕了投降,直接越過邊境,逃到了安南。雖然安南和他們不太對付,但是新南軍還是有自信的,打不過林楓,還打不過安南的那些土軍嗎?
對於西南軍的這個做法,林楓自然是沒有別的意見的。反正你們都是炎黃子孫,去了別的地方,那也是變相的開疆辟土了。對於這個,林楓是樂意看見的。而且,這個從另一方麵來說,也是變相的額殖民了。看來,阿三在什麼時候都逃不了被殖民的命運。
至此,整個大燕朝疆域內算是徹底的平定了。天下平定,皇上自然是要再回到京城的,對於這個,林楓自然是沒有任何的意見。欣然同意了。並且帶著文武官員在京城迎接皇上。
皇上重回京城之後,林楓並沒有讓皇上再插手政事,而是再次成立了政事堂,不過林楓的政事堂和以前的政事堂有所不同。政事堂內,不僅有丞相,還有六部的官員。在林楓的直接幹預下,六部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不僅如此,軍務院也派人參與到了政事堂中。
以後,國家的各種大事,都在政事堂中討論。林楓此舉,實際是開始實行了君主立憲製。林楓覺得,目前這種情況是最好不過的了。廢除皇帝,目前來說還不成熟。而實行政黨製度,林楓也覺得不合適。所以就湊出來了這麼個四不像的政治體係來。
關於自己的想法,林楓也和皇上太後談了,並且得到了他們的理解和讚同。
回到京城之後,林楓和公主舉行了大婚,之後,林楓有相繼娶了阮玲兒、雲瑩。畢竟,這都是他的女人,林楓得給他們一個名分。特別是阮玲兒,一路跟著自己。
大燕朝在林楓有意的引導之下,終於走向了君主立憲製,並且也慢慢的走向了正軌了。林楓覺得國家已經不再需要他了的時候,就辭去了自己首相的職務,並且安排李文遠接替了自己。這幾年,在自己的教導之下,李文遠也是對林楓的君主立憲製十分的讚同,並且也理解了君主立憲製的實質,林楓覺得,李文遠是自己最合適的接班人。
在林楓辭職離開京城的第二天,宮內也傳出噩耗……太後去世了。宮中舉辦了匆忙的葬禮,似乎這裏麵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一般。
而與此同時,在江南的一個小鎮,林楓正帶著阮玲兒、永寧、雲瑩還有太後、秋香正泛舟在湖上,永寧在和阮玲兒、雲瑩他們鬥著地主,而林楓則靠在太後的腿上,聽著秋香為他唱著小曲。林楓覺得,這他媽才是生活啊。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