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年,朝廷政治日益腐敗,皇帝也是一代不如一代。許多小皇帝的、即位,都隻是受人控製的傀儡,有些是太小,還不懂事,但也有些是皇帝本身就很糊塗,或者是荒唐。西漢的倒數第二個皇帝漢成帝就是這樣一個荒淫糊塗的皇帝,在他即位以後,朝廷的大權就逐漸落在外戚的手裏。成帝的母親、皇太後王政君有8個兄弟,除了一個早死去外,其他7個都被封為侯。其中年齡最大的王鳳還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掌握了西漢王朝的最高權力。
王鳳掌握了大權以後,他的幾個兄弟、侄兒都十分驕橫奢侈。隻有一個侄兒王莽,因為他父親死得很早,從小經常受到別人的欺負,所以他身上沒有那種一般富家子弟的驕奢淫逸的習氣。他就像平常的讀書人一樣,做事謹慎小心,生活也比較節儉。知道的人們都說王家子弟中數王莽最好。但是人們卻並不知道,正是因為王莽從小生長的特殊環境,使他有著比一般人更加強烈的對權力的欲望。但是因為父親的早亡,他沒有人可以依靠,隻能把這種想法深深的藏在心中。從以後發生的那些事來看,王莽也許是王家子弟中心機最為深沉的人了。隻是在那之前,人們都沒能看透他罷了。
王鳳死後,他的兩個兄弟前後接替他做了大司馬,後來又讓王莽做了這個大司馬之職。王莽掌權後很注意招攬人才,當時有些讀書人還慕他的名氣從遠處來投奔,他都一一收留了。
漢成帝死了後,即位的漢平帝年紀才9歲,國家大事都由大司馬王莽做主。這時王莽在朝中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有些善於吹捧阿諛奉承的人就說,王莽是安定漢朝的大功臣,請太皇太後王政君封王莽為安漢公。王莽說什麼也不肯接受封號和封地。後來,經大臣們一再勸說,他也隻接受了封號,而把封地退回去了。
公元2年,中原發生了旱災和蝗災。由於多少年來,貴族、豪強不斷兼並土地,剝削農民,逢到災荒,老百姓沒法活下去,都騷動起來。為了緩和老百姓對朝廷和官吏的憤恨,王莽建議公家節約糧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100萬錢,30頃地,當做救濟災民的費用。他這樣一起頭,有些貴族、大臣也隻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錢來。因為這件事,王莽又得到了很多人的讚譽。太皇太後也覺得很滿意,就主動提出要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兩萬多頃地賞給王莽,可是王莽照例又推辭掉了。
但是,這件事過後,王莽卻派出8個心腹大臣,分頭到各地方去觀察風土人情。他們就趁這個機會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這件事到處宣揚,說王莽怎麼虛心,怎樣謙讓。當時,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並土地的豪強,一聽王莽連封給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覺得他是個了不起的好人。
於是,王莽的聲望越來越高了,他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後封他。據說,當時朝廷裏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書請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48萬多人。有人還收集了各種各樣歌頌王莽的文字,一共有3萬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來越高。可是,別人越是吹捧王莽,漢平帝就越覺得王莽的可怕、可恨。因為隻有漢平帝才知道王莽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別有用心的。比如,王莽不準平帝的母親衛姬留在小皇帝的身邊,還把他舅家衛氏家族的人都殺光了。表麵上看來,這些人的被殺都有著很正當的理由,據說他們都參與了一次謀反事件。但是實際上,這隻是為了預防日後有新的外戚勢力和王莽奪權而做出的提前準備罷了。漢平帝年紀漸漸大了,也開始似懂非懂的察覺到了這些事情的真相,免不得背地說了些抱怨的話。王莽開始覺得這個小皇帝要脫離自己的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