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針鋒相對(3 / 3)

蒯越一麵派出多路斥候刺探高寵的兵力部置,一麵開始逐步收縮兵力,並將屬下最得力的將領魏延從麥城一帶調回。

“蒯公,漢陽戰事膠著,這樣消耗下去,補給恐不能為繼。”話的是一員麵色金黃的將領,身長七尺,甲衣下身軀壯實有力,看樣子年紀也不過是二十五、六上下,此人正是與高寵在薺州口惡戰的魏延。

在薺州口重創高寵的魏延這些年來過得並不如意,因為有箭殺頂頭上司韓玄的嫌疑,遭到荊州從事祭酒韓嵩的排擠,一度連裨將的官職都丟了,後來好在蒯越看中魏延的才能,在離任江陵之時,將其帶至章陵為都尉,方使魏延稍稍擺脫了不利的困境。

不過,與風光無限的文聘相比,武勇並不遜色的魏延卻隻能繼續默默無聞的等待機會的再一次來臨。

而這樣的機會唯有在戰場上才能顯現。

這對於一直處於平靜安寧的荊州來,卻並不容易出現。

現在,高寵的再一次進攻終又讓沉寂的魏延看到了希望,對於這個一等就是四年的機會,他當然不能放棄。

蒯越臉色凝重,歎了口氣,附身緊緊的盯著案幾上攤開的荊州地圖,頭也不抬的道:“我也正有此憂慮。這一次兵漢陽,戰線拉得過長不,單以近五萬兵力聚集在漢陽這麼一個三麵臨水的死地,進攻時不能一次投入,隻能逐次添加,明顯有兵力堆積過多的弊端。文長,以你對高寵的了解,他會不會選擇在漢陽擺重兵與蔡瑁進行大戰?”

魏延傲然道:“蒯公,高寵是什麼人物,你我都曾領教過,以延之見,在漢陽的敵軍不會是其全部的兵力,否則的話,蔡瑁絕不會占得上風。”

對於自己的判斷,魏延有十足的自信,在荊州軍中唯一與高寵有過直接交戰記錄的隻有他魏延一個,雖然那一戰讓魏延丟了官職,但它也是最讓魏延感到自豪的一戰。

“文長的意思也是——高寵還留著後手?”蒯越道。

魏延點頭道:“正是!蒯公如此,莫非還有人這麼認為?”

蒯越笑道:“文長猜得甚是與你引見一人。”蒯越罷,著親兵叫來諸葛亮,與魏延相見。

“就他?”魏延瞥了諸葛亮一眼,目光中掠過一絲不屑的神情。

在他看來,諸葛亮不僅年紀太輕,而且身板顯得弱不禁風,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怎麼可能有與自己一樣精辟的見解。

諸葛亮進門,朝著蒯越一揖,看也不看旁邊的魏延公喚我,不知有什麼事?”

蒯越道:“孔明來了,適才我正與文長商議戰事,據斥候送回的消息,高寵在漢陽派上了忠兩部近一萬三千人,同時,烏林一帶也有甘寧一萬餘水軍駐紮著,再除去留守在夏口的太史慈一部,還有周瑜、徐盛、丁奉三部約五千餘人不知去向。”

魏延道:“蒯公可還記得薺州口一戰的起因嗎?那一次我們揮師攻打長沙城,而高寵卻率一軍繞道武陵,斜插到我軍的後方,這一次,我想以高寵的一慣戰法,極有可能他會再遣一支偏師襲我後路,那麼周瑜、徐盛、丁奉現在的去處——。”

這一次到高寵兩個字時,魏延的眼神忽然間泛起一絲異樣的光彩,就好象他的生命與這個名字緊緊相連似的。

而他的這些變化被站在蒯越身後的諸葛亮一一看在眼裏,這一時,諸葛亮的嘴角彎起一抹誰也無法猜透的笑意。

蒯越道:“那文長以為高寵的這個後手就是周瑜、徐盛的五千兵卒?”

魏延沉聲道:“不錯。延請令率一軍沿沔水機動,以防範高寵的偷襲。”

“孔明以為,當務之急應該迅向劉荊州稟報情況,爭取抽調兵力回防,同時,征召沿岸精壯民眾,募軍重點防禦。”諸葛亮道。

蒯越眼神一亮,諸葛亮的這個建議比魏延得要更加的高明,尤其是募軍防禦的想法,既可解決兵力不足的難題,又能最大限度的防止高寵軍可能的奇襲。

“好計策!”蒯越大聲讚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