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白馬銀槍(2 / 3)

“蒼死,黃立!”劉辟夢想著有朝一日,這個響亮的口號能再一次震憾九州。

而站在最高處振臂高呼的那個人,是一個名字叫“劉辟”的人。

潛在的危險隨著時間的推移,正一步步的邁近,可惜,局中的人隻將目光放在其它地方,而忽略了內部的矛盾。

十日,為了爭奪繳獲的糧食,黃邵部與龔都部在汝南城西火拚,死傷十餘人。

當日夜,龔都率部奔襲黃邵大營,黃邵倉促迎戰,被亂兵所殺,可惜這一員甚有才智的黃巾將領,沒有戰死於兩軍對戰的沙場,而是死於內亂。

黃邵餘部在明之際撤出汝南城,為求生存,與第二日與駐守城東的裴元紹部合並,至此在短短的幾之內,裴元紹的部屬又迅膨脹,連續收編了周倉、黃邵兩部,總人數達到了千餘眾,這樣的實力已完全可以和劉辟、龔都平起平坐。

但事實上,裴元紹卻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

不止是龔都,甚至於劉辟都沒有將裴元紹這支突然崛起的力量當一回事。

也許這就是黃巾軍失敗的一個原因。

汝南城外,裴元紹營帳。

淩統與裴元紹正在進行了一場決定今後命運的談話。

不斷遭受到的排擠讓裴元紹開始心灰意冷,對於劉辟的那一個奔襲許都的宏偉計劃,他已經沒有了聆聽的心思,汝南拿下後,戰利品都被劉辟、龔都瓜分已經讓裴元紹感到氣憤難平,而黃邵的死則讓裴元紹加了背離的決心。

“裴兄,這汝南非滯留之地,乘著現在官兵還未圍攏,我等還是早些離開的好!”淩統諫道。

“公績,離開的話我們這千餘人又能往哪裏去,你的投奔高寵好是好,但這汝南與江南隔著萬水千山,就是我們想去,官兵也不讓啊!”裴元紹長歎一聲,頓足道。

裴元紹沒有錯,從汝南往江東走,一是繞道荊州,經舞陽陽、江夏輾轉到江東,這一條道上舞陽有曹操的大將蔡陽,宛城有張繡、襄陽、江夏也都是劉表的兵馬,就憑裴元紹的這一千來人莫到江東,先舞陽就過不去;第二條道是往東回芒碭山,然後走高寵昔日回江東的路線,經細陽、汝陰、穎上到達壽春,這一條道路程較短,然而曹軍的防備也是最為森嚴,東征的曹軍主力好幾萬人都布防在這一塊,就算是飛鳥也難以泅渡。

淩統道:“葛坡以南,光州一帶是淮水的源頭,那裏叢林繁盛,山高險壑,為穩妥起見,我等還是先向光州轉移,即便有變,我們也能遁入山林暫作潛伏,況且,那裏順著淮水往下,就可以一直到達壽春。”

裴元紹遲疑道:“葛坡以南至光州這一段,都是沒有道路可尋的深山密林,那裏不止有野獸出沒,而且瘴疫流行,我們這千餘人進去容易,出來可就難了!不如這樣,先回葛坡休整,如果汝南這邊情況有變,我們再想辦法不遲。”

淩統點頭道:“也好!就怕軍中一下子多了這麼多人,存糧不足,難以持久。”

在離開芒碭山的時候,裴元紹、淩統帶的糧食本就不多,現在一下子增加了近七百人的口糧,這確實讓人頭疼。

不提劉辟、龔都在汝南如何風光,在商議既定之後,裴元紹、淩統領著歸屬自己的千餘人隊伍向南進,不日便回到了原先出的駐地——葛坡。

一晃過去了五日,汝南方麵傳來消息,聽劉辟、龔都各引本部人馬向許都而去,裴元紹心中遂有些後悔,正自猶豫著是否跟進,卻聽得寨外一陣喧鬧。

一名放哨的卒飛奔而來,報道:“報將軍,前方道上現一個騎著白馬的人,馬背上包裹裏鼓鼓囊囊的,弟兄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