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一、陛下他以美鎮國(上)

俗話說得好,大燕有三寶:

一者,漠北羊脂玉石料;

二者,東離山上神仙藥;

三者,醉玉頹山傾國貌。

坊間編排的段子已經傳到了皇城裏,小太監捏著嗓子,學那茶館裏說書人學得有模有樣。小宮女倚在廊下,笑得花枝亂顫,一邊笑,還不忘一邊東張西望,提醒他小聲些。

原來,這段子的來曆大有些文章。前兩寶本沒有什麼可稀奇,無非是漠北盛產的羊脂美玉,東離山上蒼陽道人煉的丹藥。至於這第三寶貝所影射之人,則是萬萬明說不得的。

常言文人多酸腐,免不了指點江山針砭時弊,大好的太平盛世裏,偏生要扯些有的沒的來。某文人一日宴酣,拚著酒勁寫下幾行打油詩,洋洋自得。

孰不知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打油詩一傳十,十傳百,經由坊間評彈的、說書的幾番修改,竟成了口耳相傳的段子。

若是不知情者聽了,必要問第三寶究竟為何人,如何當得“傾國貌”三字?但知情者必然笑而不語,閉口不談,徒留不知情者滿臉茫然。

第三寶指的並不是旁的,正是大燕新君蕭玉山。

新君名為“玉山”,正合了第三寶裏“醉玉頹山”四字。

作為清貴公子,年輕俊美些也無妨,作為孌\/童佞幸,冶豔動人不可或缺,但作為皇帝,必是要生得龍麵虎眼,好似生來就該有不怒自威之貌。

可當今陛下偏偏生得格外動人些,自幼以美貌傲視一眾皇子,如今年已二十,風姿挺秀,真正是光彩照人,如美玉雕琢而成。

不久以前,漠北藩國王子赫連歸雁進京朝拜新君,國宴之上多飲了幾杯,酒勁上來也不問那許多,當眾與隨從說道:“素聞坊間傳言,當今聖上有傾國之美貌,如今一見,方知所言非虛。”

聲音不大不小,剛剛好教眾人能聽到。

漠北藩國為大燕抵禦外敵數十年,又以美玉與他國通商,因而得先帝格外倚重。如今新君方立,皇帝尚且年輕,赫連歸雁此舉無非是想探探他的心性。一時之間,群臣噤聲,打著不同算盤的人麵色各異,倒要看看新君如何料理此事。

“為赫連王子斟酒。”不想蕭玉山臉色分毫未變,待侍從自案上提壺,略重了語氣說道,“錯了,換曲米春。”

曲米春素有“纔傾一盞即醺人”一說,既是好酒,也是烈酒。隻因烈醉易誤事,國宴之上從不動用。可蕭玉山這麼一說,侍從也不敢抗命,隨即取酒。

望著盈盈一盞杯中酒,蕭玉山笑顏如春風忽至,桃花美目堪稱顧盼風流,隻是眸中蓄著凜凜微光:“漠北素有男兒非烈酒不飲之說,寡人當與王子共飲此酒。”

後來,這四兩撥千斤的一舉流傳出去,卻又變了味。不知怎的,此事就傳成了新君孱弱,被藩國小王嘲弄之餘,竟還與其共飲美酒。如此一來,蕭玉山以美貌鎮國的說法下麵,又平添許多譏諷的意味。

坊間諸人洋洋得意之時,殊不知這股嘲弄時政的邪風,早已越過宮牆,和驟暖的春風一道飄忽到皇帝的耳根旁。要不怎麼說,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呢?

“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東西,應當重罰!”聽著外頭小太監小宮女的竊竊私語,王公公心驚肉跳,不禁要瞅瞅皇帝的臉色。

一處笑靨似的疤淺淺點在蕭玉山的右頰,使得他縱使不笑,也似笑非笑。王公公委實看不出什麼端倪,但也未曾察覺怒意,心下稍安。

蕭玉山也不是第一回 聽到風言風語,依舊饒有興趣地偷聽半晌,故意問身邊人:“何為‘醉玉頹山傾國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