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麥小麥的書,首先想到一首歌——"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you can call him a man?And how many seas must the white dove sail, before shesleeped in the sand?"(一個男人要走多少路,才可以被稱作是男子漢?一隻白鴿要飛越多少海洋,才可以安睡在沙灘上?)
如果我沒有記錯,那是1963年,鮑勃·迪倫22歲時的歌,一頭亂發,一把吉他,整個世界為之流淚——不是為他一個人的青春,是為所有的青春,每一個男孩都會長大,正如每一個女孩。麥小麥說——“曾經,我們都不是女人,是女孩。”
“誰沒有過這樣的青春?不一定是酒吧裏夜夜笙歌,不一定玩過‘大實話或大冒險’的遊戲,但一樣有各自任意揮灑的青春”;“誰不想做個沒心計的人啊,率性而為,不必瞻前顧後,不必察顏觀色,想怎樣就怎樣,多省心!”
但可能嗎?
從女孩到女人,也許是一夜之間,也許是耗盡終身。所有不幸福的女人,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她們以為世界是一個巨大的宮殿,而她是公主,即使她生而不是公主,也是灰姑娘,終有一天,王子會在萬千佳麗中鎖定她!
即便是鎖定,又怎樣?時間流逝,滄海桑田,難道你要他天天把你當個水晶球似的捧在手掌心中嗎?那種姿勢是很累人的,稍微一個閃失,就有可能“零落成泥碾作塵”。所以麥小麥說——女人應該學會“在適當的年齡幸福地老去”。
很喜歡麥小麥書中的故事,其實那些故事我們都曾遇到過。一段舊情,當時他是那樣決絕,但是居然就在她好不容易養好了傷,要嫁給一個比他好千萬倍的男人的時候,他卻冒出來,對她說:“能不能再給我一次機會?”她猶豫了。而麥小麥說:“換了我,一句‘你去死吧’扔過去了事。”是呀,何必要去費精力搭時間比較哪段感情更真摯?絕情是一種美德,缺乏這種美德的女人,一生注定生活在顧此失彼、患得患失之中。
還喜歡麥小麥的“心頭火起”,那絕對是恨鐵不成鋼。一個小女朋友第N次打電話來哭訴:“他又出差了,我過生日他還出差,越來越不把我放在心上了……我真的沒法和他一起過了!”“不陪你過生日就沒法和他過?你成熟一點好不好?”麥小麥不是缺乏同情心,而是因為她深知同情是沒有用的,對這種糊塗姐妹隻能當頭棒喝。
有一句很老套的話:做人難,做女人更難。為什麼做女人會更難?因為女人總是有很多不甘不願不肯:不甘屈於人後,不願容顏老去,更不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委曲求全卻隻為一個平庸而普通的男人。
喜歡麥小麥這樣的風格——萬丈紅塵,紅顏白骨,看不破是一種苦;看破了厭棄了,心如古井,身似枯木,是另一種苦;而“看破紅塵愛紅塵”,則是一種境界,不是每個女子都能做到的。她必得冰雪聰明才有能力“看得破”,同時又須得千般柔情,才可以在看破之後,依然深愛。而麥小麥就是這樣的女子,她說:“成熟的女人不再苛求別人,不再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寄托在自己以外的任何人身上;成熟的女人注重的是自己內心的豐盈,在原則和底線以內,她寬容得像一尊佛。”
一個女人修煉到這種程度,她就可以悲傷的時候微笑,快樂的時候流淚,投入的時候不顧一切,她就可以活得傲岸挺拔,不屈不撓。無論雲卷雲舒,無論滄海桑田,她會對自己說:"Tomorrow is anotherday."(明天是新的一天。)
陳彤 作家。現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