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1 / 3)

用生命來演講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生命最長久的並不是活得時間最長的人。”隻要我們好好把握時間,讓生活過得有意義、有價值,我們的生命就會長久。有人曾經這樣讚美生命:生命是何等寶貴,它就像噴泉一樣,是那麼多姿多彩;它就像晚霞一樣,是那麼多彩絢爛;它就像鮮花一樣,是那麼五彩繽紛。然而,往往一些潛伏在身旁的“暴風雨”,使它比曇花一現還要短暫。

的確,生命是美好的,每個人的生命都會綻放不同的光彩。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生命的感染力卻是無限的,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讓自己的生命綻放光彩。

庫緹斯每到一處都會受到聽眾們的熱烈歡迎。每當庫緹斯出場的時候,全場掌聲雷動,很多人都會深有感觸,感動落淚。“不知道為什麼,有種澎湃的思潮讓我有哭的衝動。是看見一個那麼堅強的人不畏生命的磨難,那麼自信地‘立’在人前,還是對自己這樣一個如此健全的人卻整日生活在某種哀怨裏而感到自慚形穢?我不知道,總之看見庫緹斯頓時讓我百感交集。”一位參加庫緹斯演講活動的聽眾這樣說道。

庫緹斯用生命給我們講述了太多的故事,他用自己的生命創造了屬於自己的世界。身高不到1米,但是他卻能遊泳、駕車、打乒乓球,1994年庫緹斯成為澳大利亞殘疾人網球賽的冠軍;2000年,庫緹斯拿到澳大利亞體育機構的獎學金,並在全國健康舉重比賽中排名第二。庫緹斯還獲得了板球、橄欖球、足球的二級教練證書。

庫緹斯曾經說過:“不管你覺得自己多麼不幸,這個世界上總會有人比你更加不幸;不管你覺得自己多麼了不起,這個世界上總有人比你更加了不起。”因為生命中的困難,需要每個人正確地麵對、修煉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庫緹斯成功的秘訣在於,無論麵對什麼樣的人生悲劇,始終不退縮。八年前,他第一次走上講台,講了15分鍾,贏得了持久的喝彩。

隻要我們珍愛生命,我們就可以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隻要我們不荒廢自己的生命,這樣的人生就是有意義的,這樣的生命也是長久的。

有位偉人講過:“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時,也還能以你所創造的一切為人們服務。”愛因斯坦說:“人隻有獻身於社會,才能找出既短暫而又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

隻要有一口氣在,我們就不能停止生命煥發它的光彩。生命不息,戰鬥不止。有這樣一位叫彭清一的老人,也是用生命來給大家演講的。

彭清一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他從一個鄉村孤兒跨入藝術殿堂,後來成為著名的民族舞蹈家、國家一級演員。1985年,他在一次表演中,不幸摔傷左腿導致腰椎嚴重變形,接著左眼近乎失明……殘酷的現實,讓他不得不告別了摸爬滾打36年的舞台。

彭清一老人左眼近乎失明、腰椎嚴重變形,嗓子由於長期超負荷工作已有癌變的可能。但是10多年來,這位老人創造了一組驚人的數字:奔走26個省市,演講2801場,現場聽眾300多萬人次,183所大學的兼職教授,27個大型企業的高級思想政治顧問,而他演講的主題隻有一個“愛國、奉獻、拚搏”。

“雖然身體殘疾了,但我有義務將自己幾十年的經曆告訴廣大青年,讓他們從中得到啟示。”彭清一沒有在家頤養天年,而是選擇了青年思想教育這項工作。

彭清一用自己的生命,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他看來,生命不僅僅屬於個人,同樣也屬於社會。在社會中,生命就要煥發出自己的光彩。

馬林爾曾經說過:“一個好人的生命等於別人的兩倍,因為他把自己的一生留在別人的記憶裏。”是啊!那些在抗日戰爭中死去的英雄,他們的生命是那麼短暫,但卻又長久,他們的精神也永遠地活在這個世界上。

用生命戰鬥證明自己的還有蘭迪·波許。蘭迪·波許是一位熱情、風趣且教學認真的大學教授,在46歲時被診斷出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腺癌。2007年8月,醫生說他的癌症已經轉移,可能隻剩下3~6個月的生命。9月,蘭迪教授應學校之邀發表了一場演講,這場演講讓現場所有人笑聲不斷,也讓不少人流下淚來。據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至少已有一千萬人上網觀賞這場演講的內容。

這場幽默、充滿啟發性及智慧的演講廣受好評。之後,《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夫利·裏斯洛探訪了蘭迪教授53次,寫成了這本精彩豐富又讓人動容的——《最後的演講》。

蘭迪教授所傳達的訊息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是因為他以誠懇、幽默的態度去分享他獨特的經驗。他談的不是死亡,而是人生中的重要議題,包括克服障礙、實現兒時夢想、幫助別人實現夢想、把握每一個時刻……

生命有了珍愛才更加珍貴,生命有了珍愛才更加燦爛。可以說,庫緹斯每一次都是用生命來演講,所以聽眾才會感到真切,演講才會那麼精彩。

有目標才會成功

正如空氣對於生命一樣,目標對於成功也有絕對的必要。如果沒有空氣,人類就無法生存;如果沒有目標,任何人都無法成功。所以,每個人都要有目標,沒有目標,人生就沒有奮鬥的方向,成功就無跡可循。

庫緹斯有一句名言:你覺得今天很糟糕,但這一天沒有了怎麼辦?沒有什麼不可能,千萬不要對自己說不可能,樹立目標,然後去實現,一定能夠成功。

庫緹斯就是一個有目標的人。這個出生就被判處死刑的人,依靠自己頑強的毅力和明確的人生目標,奇跡般地活了下來,令無數人驚歎。

其實我們每個人背後都會有暗淡的一麵,所以需要我們付出辛勤的勞動,哪怕再累再苦,隻要有目標、有毅力、有恒心,終有一天我們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任何一個領域中,取得較大成就的人的行為幾乎都是指向自己設定的目標的。有了目標,才會找到奮鬥方向,沒有目標地飄蕩遲早會讓人迷失方向,失去自我。

哲學家漫步於田野中,發現水田當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得如此整齊,猶如用尺量過一樣。他不禁好奇地問田中的老農是如何辦到的。

老農忙著插秧,頭也不抬,要他自己試一試。哲學家卷起褲管,喜滋滋地插完一排秧苗,結果竟是參差不齊,慘不忍睹。他再次請教老農,老農告訴他:在彎腰插秧時,眼睛要盯住一樣東西做參照物。

哲學家照做,不料這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彎曲的弧線。

老農問他:“你是否盯住了一樣東西?”

“是啊,我盯住了那邊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個大目標啊!”

“水牛邊走邊吃草,而你插的秧苗也跟著移動,你想這個弧形是怎麼來的?”

哲學家恍然大悟。這次,他選定了遠處的一棵大樹,果然插出來的秧苗非常直。

老農並不比哲學家有智慧,但他懂得去比照目標做事。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說:“設定明確的目標,是所有成就的出發點。”世界上隻有3%的人能設定他們的人生目標並堅持努力,這也就是成功者總是極少數的根本原因。大多數人之所以失敗,其原因也在於他們都沒有設定明確的目標,並且也從來沒有邁開他們的第一步。

所以,無論你現在哪裏,重要的是你將要向何處去。隻有樹立明確的目標,才有成功的可能,沒有目標的航船,任何方向的風對它來說都是逆風。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在撒哈拉沙漠中有一個小村莊比賽爾,它在沒有被發現之前,還是一塊貧脊之地,那裏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願離開那兒,而是他們嚐試過很多次都沒能走出去。當一個現代的西方人到了那兒,聽說了這件事後,他決心作一次試驗。他從比賽爾村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出來了。

經過此事,他終於明白比賽爾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認識北鬥星。因此,他告訴當地的一位青年,要想走出大漠,隻要白天休息,夜晚朝著北麵那顆星走,就能走出大漠。那個青年照著他的話去做,三天後果然來到了大漠邊緣。

青年也因此成了比賽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了小城中央,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從選定目標開始。

如果有了明確的、堅定的目標,我們就會排除幹擾。當你一心執著於自己的目標的時候,所有的障礙都會成為墊腳石,所有的困難都會主動讓步。

樹立目標後,就要立即行動。隻有立即行動,才會讓我們的夢想變成現實。隻有立即行動,才會讓我們超越對手,超越自己。

樹立正確的目標,能夠激發出人的無限潛能。

“我要做總統”,克林頓17歲時就確立了這一目標,並且堅持不懈地為之奮鬥,終於入主白宮。

“我要讓每一個家庭的辦公桌上都有一台小型電腦”,就是這一目標讓比爾·蓋茨成為世界首富。

“我一定要考上北京大學”,山東一個農村的小女孩,懷著這一夢想八年之後以山東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大。

成功,在一開始僅僅是一個選擇。你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成就,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庫緹斯對他的粉絲說:“我們是否都有各自的目標呢?如果我們的人生總目標是幸福,那我們就應該圍繞這個目標努力。因為你隻有確立了目標,奔著這個目標前行,你才能成功。”

不管我們具有多少能力、才華或能耐,如果我們無法管理,無法將它們集中在特定的目標上,並且一直保持在那裏,那我們永遠無法取得成就,哪怕是一點點。我們的生活時空是一維的,決不能奢望既看到壯觀的日出又看到朗朗圓月。

成功不是追求得來的,而是被改變後的自己主動吸引來的。

生命是一個修煉的過程

一棵果樹,隻有經受住烈日的煎熬,才能結出累累碩果;一隻雛鷹,隻有經過風雨的磨礪,才能擁有一雙搏擊長空的翅膀;一爐鐵水,隻有經曆高溫的考驗,才能煉就金剛之軀;一件遠古時期的陶器,隻有經過歲月的洗禮,才能成為稀世珍寶。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古時候人們便懂得,一把劍,隻有經曆磨礪,才能成為一把寶劍;一束梅,隻有經曆嚴冬的考驗,才能綻放美麗的花瓣。同樣,人生隻有經曆了磨煉,才能綻放生命的光彩。生命需要磨煉,生命是一個修煉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