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977年:對政治產生濃厚興趣1973年回到美國後,麥凱恩同其他被釋放的美國戰俘一起在白宮受到尼克鬆的隆重接見。報紙上刊登了尼克鬆總統與拄著拐杖的麥凱恩握手時的大幅照片,這使他一舉成名,成為所有“越戰”老兵的代表。麥凱恩接受了一係列的治療和手術,1973-1974年是麥凱恩的休養期間,他進入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軍事學院(TheNationalWarCollege)進修。他的畢業論文探討了戰俘的不屈精神。麥凱恩的身體漸漸康複,他又可以駕駛戰鬥機在藍天中翱翔了。1976年,麥凱恩在佛羅裏達州傑克遜維爾海軍航空訓練基地晉升為中校,負責飛行訓練。他的領導才能逐漸顯現,一個普通編隊經過他的教導獲得了訓練基地的第一個全軍先進編隊表彰。1977年,對麥凱恩來說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麥凱恩被派往華盛頓,開始擔任美國海軍駐美國參議院的聯絡官。他的主要職責是為參議員的旅行提供後勤服務,比如預訂機票、確保行李能夠安全抵達等,同時幫助參議員在海軍內的選民解決工資和養老金的問題--用麥凱恩自己的話講,就是“海軍在國會的說客”。擔任此職的麥凱恩愛上了議會立法中的辯論,在此期間,他的許多外交理念逐步形成。他回憶說:“我在這裏接觸到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領導人,而且從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中,我學到了許多。”他跨越意識形態分野,建立了廣泛的個人友誼和工作關係,為他以後的政治生涯積累了最初的人脈。重回海軍工作後,麥凱恩每年體檢都不合格,要想繼續待在軍隊裏等著晉升到他父親和祖父那樣高的上將軍銜,看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了。他隻好於1981年以上校的軍銜從海軍退休。在麥凱恩的軍事生涯中,他總共獲得過一枚“銀星獎章”、一枚“銅星獎章”、一枚“功勳勳章”、一枚“紫心勳章”以及一枚“飛行十字勳章”,這些榮譽讓他在美國擁有很高的知名度。但僅是上校的麥凱恩,與叱吒風雲的爺爺和爸爸相比簡直差得太遠。這迫使他不得不開始規劃新的人生之旅。1982年:首次當選國會眾議員從海軍退役前一年,也就是1980年,麥凱恩已經和他的第二任妻子辛迪結合。從海軍退役後,麥凱恩搬到辛迪的家鄉亞利桑那州為嶽父打工。1982年,他首次競選公職。當時,亞利桑那州老資格的共和黨眾議員約翰·羅德(JohnRhodes)宣布將退休,麥凱恩看準時機,在腰纏萬貫的嶽父的資助下立即在亞利桑那州置下房產。他和妻子辛迪搬進新居,成為該州居民,遂獲得競選資格。在競選過程中,選民質疑麥凱恩為了選舉匆忙搬進本州,顯然動機不純。麥凱恩回答道:“我從出生起,就很少在一個地方一住就是幾年的,最長的也不過5年,那是在河內。”此話一出,全場一片掌聲。從此再無人質疑麥凱恩的動機問題。最後,他以66%的高票當選為亞利桑那州第一國會選區的聯邦眾議員,並在1984年獲得連任。憑著與當地政商界的人脈以及此前在華盛頓建立的關係網,再加上嶽父給他的選舉經費,麥凱恩通過了白熱化的共和黨地區代表初選,隨後輕而易舉地獲得了最終勝利。
1983年,麥凱恩當選亞利桑那州共和黨主席。1986年:首次當選國會參議員1986年,亞利桑那州共和黨參議員貝利·高華德(BarryGoldwater)將要退休,麥凱恩又一次成功接替了高華德的聯邦參議員職位,時至今日。在競選中,麥凱恩以高票擊敗民主黨候選人,獲得亞利桑那州在美國參議院中的席位。競選獲勝的那個夜晚,他不僅不高興,反而很生氣,因為他原本指望從那一刻起成為所有美國人知曉的政治人物,然而,當身材不高的麥凱恩在慶功大會上發言時,高高的講台幾乎將他的“光輝形象”遮蔽殆盡,下麵的人連他的嘴巴都看不到。怒不可遏的麥凱恩找到負責會場布置的年輕共和黨工作人員,一直用手指著責罵。麥凱恩很快就獲得了兩種評價:能夠在棘手問題上與民主黨做交易的共和黨人;滿口粗話且喜怒無常的人。麥凱恩漸漸成為出了名的“暴脾氣”。1989年,來自阿拉巴馬州的參議員謝爾比曾許諾支持麥凱恩的好友托爾當國防部長,但最後卻投了反對票。事後麥凱恩走到謝爾比麵前大聲宣泄自己的不滿,倆人的鼻子距離不到1英寸。不少共和黨“戰友”都領教過麥凱恩的厲害。2008年1月,來自密西西比州的參議員科克倫說:“麥凱恩成為總統這一想法讓我直打寒戰。他性情古怪而且動輒發火。他經常發脾氣,這讓我很苦惱。”密蘇裏州參議員邦德補充說:“他的魅力需要花一些時間去適應。”紐約福特漢姆大學政治學教授托馬斯評論道:“在有核時代,你不希望有人發火。麥凱恩能控製他的情緒嗎?”在參議院任職初期,麥凱恩關注的重點是國防、對退役軍人的幫助和對越南關係正常化等與他個人經曆貼近的議題。在最後一個議題上,他與同是“越戰”老兵的民主黨參議員約翰·克裏合作。1995年,美越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2004年,克裏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並遭到“篡改服役記錄”的政治攻擊時,麥凱恩拍案而起,為克裏的戰爭記錄進行辯護。麥凱恩努力與參議院中的民主黨同事建立共識。他曾多次主動與民主黨人合作解決複雜問題,有時成功,如與越南關係正常化,有時失敗,如與愛德華·肯尼迪參議員解決非法移民問題的努力。時至今日,麥凱恩已經連任了4屆參議員,積累了大量與共和黨主流政治信仰一致的國會投票記錄,包括建立強大的國防、降低稅率、反對任命激進的法官和反對墮胎等。但是,他也在許多議題上保持了獨立性,如主張競選經費改革,堅決反對浪費聯邦經費。1988年:拒絕給老布什當副手1988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這年,擔任了8年副總統的老布什打算競選總統,他有意邀請麥凱恩做自己的競選夥伴。麥凱恩與裏根家族私交甚篤,又是“越戰”老兵,因此老布什考慮邀請他作為1988年總統選舉的競選夥伴。但是麥凱恩卻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說:“我對副總統這個工作不感興趣。”美國專家曾透過筆跡研究麥凱恩的內心世界,筆跡專家魯賓說,麥凱恩的筆跡表明他是個有自尊心、理想及野心的人。“麥凱恩的政治美學”就是隻做老大,不做老二。正因為希望有朝一日競選總統,麥凱恩才拒絕了老布什邀請其做副總統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