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禦膳美食(2 / 3)

他的聲音提高了幾分,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憤怒和警告。

一旁的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東廠提督曹化淳趕忙躬身,臉上帶著笑容,附和道:

“陛下聖明。平日裏盡瞧見他們耀武揚威,魚肉百姓,怎麼輪到觀摩行刑就這麼個德行?

看來刀子不架在他們脖子上,他們是不知道怕的。”

曹化淳弓著身子,身體微微前傾,雙手垂在兩側,眼睛緊緊盯著地麵,不敢有絲毫怠慢。

崇禎聽了曹化淳的話,微微點了點頭,眼神中依舊帶著一絲不屑和冷峻。

東廠太監又把官員們在議事廳吵鬧的事稟報給崇禎。

崇禎原本舒展了一些的眉頭瞬間又皺了起來,他的眼睛瞪大了一些,眼中閃過一絲不悅。

他停止了手指在扶手上的敲擊,身體向前傾了傾,像是要把事情聽得更清楚些。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惱怒,說道:“這些人倒管得寬?這個不服,那個不忿的!

他們若有真才實學,朕也可以讓他們去閣參與中樞政務!”

他的話語中帶著一種被冒犯後的憤怒,同時也有一種對那些無能官員的鄙夷。

曹化淳見狀,臉上堆滿了討好的笑容,說道:“陛下息怒,不必和這些人糾纏,他們就像那茅坑裏的棍子。

啥用處沒有,把事攪和黃了,他們可再行。”

曹化淳一邊說一邊做起假裝拿棍子的滑稽的動作,像是在安撫崇禎的情緒。

崇禎深吸了一口氣,緩緩靠回龍椅上。

他抬起手揉了揉太陽穴,似乎是想要驅散因為這些事情帶來的煩躁。

他閉上眼睛,沉默了片刻,然後睜開眼睛,眼神中多了幾分沉思。

他緩緩說道:“朕知道這朝堂之上,人員混雜,心思各異。

但朕希望的是他們能夠齊心協力為朕、為朝廷效力,而不是整日裏爭來吵去,徒生事端。”

他的聲音變得低沉而嚴肅。

崇禎站起身來,在龍椅前緩緩踱步。

他的腳步沉穩而有節奏,每一步都像是在丈量著朝堂的局勢。

他雙手背在身後,龍袍的下擺隨著他的走動輕輕搖曳。

他邊走邊說:“朕自登基以來,一直想要重振朝綱,可這些官員們卻總是不能讓朕省心。

朕賞罰分明,那些貪官汙吏朕絕不姑息,可這些人卻還是不懂得收斂。”

他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透著一種無奈和失望。

曹化淳弓著身子,小步跟在崇禎身後,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這朝堂之上,良莠不齊。

不過陛下英明神武,定能將這些不良之風慢慢扭轉過來。

那些吵鬧的官員,陛下不妨給他們一點小小的懲戒,讓他們知道陛下的威嚴不可冒犯。”

崇禎停住腳步,轉身看著曹化淳,微微搖了搖頭,說道:“懲戒並非目的,朕想要的是他們能夠真心為朝廷做事。

朕已經殺了一批貪官汙吏,本是想給他們一個警示,可現在看來,他們還是沒有完全領會朕的意圖。”

崇禎的眼神中透著一種深深的憂慮,他知道這朝堂的穩定和清明對於整個國家的重要性。

可眼前這些官員的表現卻讓他感到十分頭疼。

崇禎重新坐回龍椅上,他的眼神變得有些空洞,像是在思考著更為深遠的問題。

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對東廠太監說道:“傳朕旨意,讓內閣好好調查一下那些在議事廳吵鬧的官員。

看看他們的底子到底幹不幹淨,若是為了一己私利,那就嚴懲不貸;

敢挑戰內閣的權威,不就是給朕上眼藥嗎?也讓內閣斟酌著處理。

朕要讓他們知道,朕重視他們的意見,但也絕不容許有官員胡作非為。”

崇禎的聲音平靜而堅定,每一個字都蘊含著他對朝堂秩序的決心。

東廠太監連忙躬身領旨,說道:“陛下放心,奴婢這就去傳旨。”

說完,他緩緩後退,轉身快步走出乾清宮。

崇禎看著東廠太監離去的背影,又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這隻是朝堂諸多問題中的一個小插曲,但卻反映出了朝堂背後深層次的矛盾。

他重新審視著自己的治國之策,思考著如何才能讓這些官員們真正地為朝廷、為百姓效力。

他從龍椅上站起來,走到窗邊。

冬天的微弱的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身上,勾勒出他孤獨而堅毅的身影。

他望著窗外的宮廷景色,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將這腐朽的官場風氣整治一新,讓大明王朝重新煥發出昔日的輝煌。

他握緊了拳頭,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那光芒仿佛能穿透眼前的一切阻礙,看到一個繁榮昌盛的大明未來。

他在窗邊站了許久,直到陽光的角度發生了變化,他才緩緩轉身。

他叫來身邊的曹化淳,說道:“去把朕近日審閱的那些奏章拿來。”

曹化淳連忙跑去拿奏章。

崇禎重新坐回龍椅上,他的表情嚴肅而專注,準備繼續投入到處理政務之中。

他知道,隻有通過不斷地努力,才能讓這個國家走向正軌。

當小太監把奏章拿來後,崇禎開始一份一份地仔細審閱。

他的眼神專注而犀利,逐字逐句地閱讀著奏章上的內容。

他時而拿起朱筆在奏章上批注,時而皺起眉頭陷入沉思。

他的手沉穩地移動著朱筆,那紅色的筆跡在奏章上留下他的決策和思考。

他對待奏章的態度極為認真,每一個問題都不放過,仿佛這些奏章就是他治理國家的根本,每一個細節都關乎著國家的命運。

隨著審閱奏章的深入,崇禎的表情也在不斷變化。

有時他會因為奏章中的一些好的建議而微微點頭,眼神中流露出一絲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