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節(2 / 3)

天色真的有些暗了,可這也將他麵部的線條模糊得更加柔和,就連他的眼角都像被墨色勾勒過,泛著暮光。

“事實上,我也從未因自己做過的決定而後悔。”司馬黎說完,假裝抬頭看看天色,又點頭道:“所以你才會想到用挑撥離間的法子啊。那矮子到底是不是壞人?”

“他的潁川口音的確有些奇怪,聽起來有一點像青州來的,所以我便湊巧猜了一下……看他的反應,好像是被我猜中了。”

“……這樣也可以?!”她抽了抽嘴角。

“有何不可?”話至尾聲,是一陣輕笑。

*

司馬黎跟著郭嘉來到潁川書院時,已是掌燈時分,然而書院裏還是一派燈火通明的景象,依稀還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或者慷慨激昂的辯論聲。

潁川書院算是荀氏的私有產業,作為潁川當地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荀氏開辦的潁川書院也有近百年的曆史了。所謂漢魏之際的名士、能臣倒是有小半出自潁川,在這個時代,曾有不少身負才學的年輕人慕名來到這裏學習交流,同是名士出身的荀家長輩,也會邀請天下間的博學之士前來講學。一時間,穎川書院裏不可不謂是學風蔚然。

還記得郭嘉十四歲那年離開陽翟,也是來此修業。

跟著郭嘉走進書院,遊走於回廊間,司馬黎是第一次見到這樣古味盎然的書院。大概真的是因為它有了多年的曆史,廊下的柱子都散發著淡淡的木香,清淡的同時,也沉澱了濃墨的味道。回廊外種植著四季常青的鬆柏,還有角落裏擺放的盆栽,它們都在恣意地生長著,為滿院的古樸點綴著一抹抹新綠,就像來此熏陶的學子們一樣,飽含著對未來的激情。

直到她跟著郭嘉停在了一間屋子前麵,屋簷擺放著數排鞋履,非常整齊。郭嘉先脫下自己的鞋子走進去,然後示意她跟上。

這間屋子大概是一間教室,她能聽到裏麵有一道好聽的聲音在講學,就像剛才看到的鬆柏一樣堅韌,又富有感染力,令人感到耳目一新,忍不住聆聽更多。

“快些來。”郭嘉已經站在了門前,準備進去,他輕聲地催促道,眉眼禁不住微微彎了起來,像是一個急著給她獻寶的小朋友。

對比之下,郭嘉的聲音就好似春日初融的溪水,在澄澈的陽光下輕快地流淌著。

這是兩種不一樣的、卻都能令人感到愉悅的聲音。

司馬黎隻好脫下鞋子,硬著頭皮跟著他走了進去。她本以為像他們這樣突然走進去打斷人們上課是非常失禮的,何況她還是個女子,畢竟在這個時代,女子通常不會出現在書院這種地方吧。

郭嘉自後門而入,他找了一處空位隨意坐下,並示意她坐在他身邊。

沒有人注意到他們突然走進來,更沒有人因為司馬黎是個女子而感到驚訝,他們都在全神貫注地聽著站在他們中間講學的人說話,而這個人,就是荀彧了。

她看到郭嘉對她比了比口型,正是“荀彧”二字。她跪坐在地上,和其他學子一樣,抬著頭靜靜地看他。荀彧穿著一身珠白色長裾,外罩玄青色氅衣,高束著發髻,卻沒有戴冠。他發現室內的光線變暗了,便邊說著邊走向燈旁,添了些油。也正是因為如此,她才有機會看全荀彧的麵容。

真實的荀彧,沒有她想象的那麼柔和。眉形趨於劍眉,眼眶有一點深,他的麵部線條看起來有幾分硬朗,可他流露出來的風雅之氣又將這硬朗模糊掉幾分,整體顯得更加溫和協調,好似玉山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