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雪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像是當真一點都不在意的說道,“都這麼多年了,臣妾又怎麼會介意?再者說?宮裏不是已經有了一個思墨麼?”
就在幾個月前,一位長相類似沐清靈,一入宮就被封為婕妤的妃嬪誕下一個男嬰,他直接取名為思墨,那婕妤卻是直到現在都不知這名字的含義。
前幾天還聽人說她在抱怨,自己的孩子肯定是皇上不喜歡她了,所以名字才與其他皇子的不同字。
此前的皇子和公主,除了相同的姓氏之外,名字裏還有一個相同的字,惟獨思靈與思墨,兩人與眾不同的沾了一個思字。
大概是軒轅恒也知道了這事兒,於是他接下來便道,“朕準備把她的孩子給你一起帶,你意下如何?”
飄雪一愣,他這是要把思靈與思墨湊在一起麼?都讓她來帶倒是沒有什麼問題,左右是凡事都有奶媽處理著,隻是這樣一來他就不怕那位婕妤生氣?他對那人向來都是比別的女人更寵愛的。
“隻要是皇上讓臣妾做的,臣妾都願意做,也一定會盡心盡力,不過臣妾擔心……”飄雪的話還沒說完,就被軒轅恒打斷了。
“她那裏朕自會去說,稍後朕就讓人擬旨升你為嬪,以後可以不用再住在這裏了。”軒轅恒道,“你既然如此明白朕的所思所想,那就好好待他們兩個。”
“臣妾遵旨。”升了份位飄雪自然是欣喜的,但更讓她高興的是皇上對她的器重。
軒轅恒的所作所為足以說明在這後宮裏,大概沒有人會比她還更了解他了,否則宮裏有這多公主,怎麼偏偏把她的女兒取名思靈,宮裏有這麼多女人,卻非要讓她來帶思墨?
“你就這樣吧,朕還有事,先行回去了。”軒轅恒交代完了事便起身離去,回了養心殿繼續在禦書房裏處理著怎麼也處理不完的政務。
但也不是每天都有這麼多的事情要處理,他有好幾個兒子,最大的如今也有十三歲了,目前都跟著同一位老師學習。
閑下來的時候他會去檢查他們的功課,不管怎麼說這靖國的江山早晚都是他們其中一位的,他需要從現在開始就觀察他們,然後才好早日確立儲君。
大凡的皇帝在擁有了這權勢之後都是想要多活幾年,在龍椅上多指點江山幾年,可他的想法卻正好相反,他想早點退位把這重擔交給自己的兒子,但前提是這個接班人有足夠的能力。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他不但要努力的培養自己兒子的能力,還要盡心盡力的為他網羅一批棟梁之才,將來在他退位之後也好輔佐新帝。
大概連自以為最了解他的飄雪也不會知道,他不但有早日退位的想法,而且還準備退位之後把她一起帶走,順便帶上那兩個孩子,思靈和思墨。
不過等飄雪知道他這個想法之後,估計立刻就能猜到他會去哪裏,他真的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晚上他很少去後宮,任何的女人對他來說都沒有區別,即便去找她們也不過帶著目的的。
一來是為了堵住悠悠眾口,以免後宮人心不安,鬧到前朝去讓文武百官知曉,畢竟在他的後宮裏,也有不少是被官員塞進來的女人。
二來則是他是個正常男人,還是有生理方麵的需求,否則他也不會想著走的時候還要帶上飄雪一起了。
時光荏苒,匆匆間又是一個五年過去了。
大皇子年已十八,奈何此人卻是輕文尚武,整日隻喜歡舞刀弄槍,先生要他背治國之道,他不但不背,還一拳把先生給打了,然後請求皇上讓他去邊關鎮守,借此磨練自己。
每個人的天性不同,軒轅恒很明白,這老大是無緣皇位了,既然他不爭權勢而要去什麼邊關磨練,那就隨他去吧,興許幾年之後靖國就多了一員護國大將。
自思靈出生之後,便再無嬪妃有孕,其中有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自是很簡單,軒轅恒覺得孩子已經夠多了,不需要再增加手足相殘的人數,所以在歡愛之時都命人悄悄點了會讓女人不孕的熏香。
其二則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已經在眾多的孩子中選出了一位足以擔負起江山社稷重任的皇子,隻要稍加培養,必能成大器。
這位皇子排行第四,隨後便被立為太子,在年方十六歲那年就跟著軒轅恒一起處理政務。
軒轅恒把所有心血傾注在他身上,也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然後終於在四年後他弱冠之時,順利繼承了皇位,軒轅恒成功退位,帶著飄雪和思靈及思墨三人離宮而去。
這一年,軒轅恒正好四十歲,在這不惑之年,他終於完成了自己此生最大的願望,去了他最想去的地方,過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他和家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下蒼生與他無關,朝堂的風雲詭譎也與他無關,他不用坐在朝堂上聽著滿朝文武的啟稟,也不用坐在禦書房裏接見朝臣,拿著朱筆批閱堆積如山的奏折。
多年之後的夕陽西下,飄雪與他緊緊相依的坐在小山坡上,柔聲問他,“夫君,你後悔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