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留下“臭名”也無妨:倒賣卡賓槍(2 / 2)

大戰在即,約翰·弗裏蒙特自然不會放過任何一批武器。武器是一個軍隊的核心力量,不管花多大代價都在所不惜。所以,約翰·弗裏蒙特將這批經過改良的卡賓槍以每支22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短短幾個月,這批卡賓槍就以六倍的價格回到政府手中,西蒙·史蒂文斯不費吹灰之力便賺了一筆。原本沒什麼,商人本來就是靠投機賺錢,但事情的關鍵在於,這是一場令人憤慨的交易,因為涉及到道德的高度,是在國家危難時赤裸裸地敲詐。

這件事情在當時掀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一時間美國的各大報紙和書刊紛紛記載了事情的來龍去脈,而指責聲漸漸落在了皮爾龐特身上。

西蒙·史蒂文斯是這次事件的始作俑者,為什麼皮爾龐特也會受到指責呢?他犯了什麼錯?

皮爾龐特本身並沒錯,但錯就錯在他借給了西蒙·史蒂文斯錢,所以被認為是西蒙·史蒂文斯的同謀,同樣要受到輿論的討伐和譴責。

事實上,皮爾龐特除了得到西蒙·史蒂文斯貸款的傭金外,與此事無任何瓜葛。借錢後的六個星期,西蒙·史蒂文斯就連本帶利一起還給他了。知不知情是一回事,沒有拿錢倒是真的。

人們之所以這樣認為,和當時戰爭部的一名官員有很大關係,這名官員曾當眾說:“因為皮爾龐特將錢借給了西蒙·史蒂文斯,所以那些卡賓槍自然作為抵押就成了皮爾龐特的財產。西蒙·史蒂文斯賣給約翰·弗裏蒙特的卡賓槍,歸根結底也是皮爾龐特的資產。”

這番話可謂意味深長,皮爾龐特是無論如何也洗不清這個肮髒的罪名了,各大報紙在評論西蒙·史蒂文斯的事件時,也對皮爾龐特進行了辛辣的抨擊。

卡賓槍事件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甚至政府還派了兩個國會委員和一名戰爭官員來調查此事。當然,他們隻是對西蒙·史蒂文斯展開了大幅度調查,並沒有調查皮爾龐特。顯而易見,他們認為卡賓槍事件和皮爾龐特並無多大關係,或許純屬巧合。

盡管如此,皮爾龐特還是在這件醜聞中臭名昭著,給人們留下了壞印象。因此,父親朱尼厄斯更加不放心了,加大了對皮爾龐的特監管力度,讓這隻自由的小鳥有了束縛。

不管事實到底怎樣,皮爾龐特在這件事情上確實是頑固任性了,也許因為年輕缺乏判斷力,所以損傷了自己的人格。

然而,皮爾龐特仍舊得到了很大的好處——因為這次事件,他變得更加成熟了,經驗也更加豐富了,更清晰地看到了戰爭帶來的商機。從一定意義上說,卡賓槍事件損害了他,同時也造就了他,自此,皮爾龐特的商業路更加堅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