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中國是值得投資的 (2)(1 / 2)

印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它的人口增長率也非常高。在很多人眼中,那裏到處是貧困和混亂。羅傑斯在他的旅行遊記中是怎樣描述印度的呢?

羅傑斯眼中的印度是這樣的: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印度高科技產業迅速崛起,南部的城市班加羅爾已成為印度的“矽穀”。截至2003年,軟件產業生產的產品出口額占印度出口總額的11.5%。印度的IT公司中有8家已在美國的股票交易所上市了。

但是印度在其他一些方麵的表現卻不容樂觀。

製度方麵:印度像中國一樣提倡改革。不同的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就大膽接受了市場經濟,而新德裏的領導階層在1991年才開始放棄他們的舊體製。總的來說,現在的印度發展程度仍然落後於中國。

貿易政策方麵:印度有著強烈的“貿易保護”和“反外國”的情緒。舉個例子,有些電腦都在別的國家流行幾個月了,但是這些電腦在印度卻根本看不到。羅傑斯有過這樣的親身經曆:自己從國外帶來的電腦,即使在印度沒有銷售,也要被印度處以50%的罰金。

宏觀經濟方麵:印度的整體經濟狀況並不樂觀,印度的預算赤字一直很大,2003年前後的赤字大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0%。印度人的生活水平也不樂觀。有數據顯示,在印度有4億多人每天的生活費不到1美元。

教育方麵:盡管印度在高科技領域創造了一些最優秀、最光輝的思想,但是事實上,印度缺乏高等教育學校。學校與很多其他公共機構一樣是由政府資助的,如果你能上學,那你絕對是幸運兒,你不僅不用支付任何費用,而且又成為了能夠有機會上大學的少數人中的一個。其實,大學若隻由政府一方提供資金,那麼人們接受教育的機會肯定會非常低。因此,在印度很多有能力接受教育的人卻不能接受教育。眾所周知,教育對一國綜合實力的增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想而知,印度的這種教育模式對社會發展是一種巨大的製約。

印度社會中存在的問題還有很多。在這裏不一一列舉。

羅傑斯對印度的社會和經濟作了一個全麵的分析,那麼他得出了什麼樣的投資結論呢?羅傑斯購買了一隻印度的股票,並且隻有幾股。這隻股票是一家名叫“印度飯店”的連鎖飯店發行的股票。其主要是以低價收購印度各地品質優良的飯店。羅傑斯對印度的自然風光用“壯麗”來評價,並且認為其不遜於其他國家。因此他相信總有一天,印度的旅遊業會複蘇的。旅遊業複蘇了,更多的人會來印度旅遊,由於印度經濟發展最大的受益者是中產階級,所以他們會是推動本國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此外,越來越多的外國的人會被印度獨特的人文風景和自然風光所吸引,品質優良的酒店必然成為遊客們的首選。

雖然印度的軟件業比較發達,但是,羅傑斯並未選擇所謂的“印度高科技公司”。當地的很多公司即使不是從事軟件行業的,也在不停地誇大吹噓自己,將自己包裝成一個與軟件業務相關的科技含量較高的公司。其實,曾經有內部人士說道,印度IT行業的發展在最近一段時期是停滯不前的,因此等到謎底揭開、真相大白的時候,印度IT行業的股票價值也必然會縮水。因而,投資這些公司的股票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美國的貿易保護帶來惡果。

曆時三年的旅行,走訪了115個國家,在跋涉了15萬公裏以後,羅傑斯終於和妻子回到了自己的祖國。羅傑斯離開美國三年,在這段時間裏,美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麵對美國的諸多變化,羅傑斯會有什麼新的投資想法呢?下麵筆者將簡單介紹羅傑斯眼中的美國變化,然後分享一下他的投資建議。

羅傑斯回到美國已是2001年,這時股票市場的平均價格已經從最高點開始回落了,經濟增長也放慢了,但是人們的消費欲望依然強烈。美國在21世紀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舉個例子,20世紀90年代,西雅圖剛剛具有大都市的雛形,可它已經和美國其他一些大城市一樣成為了該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中心。

經濟增長的變慢並沒有抑製物價水平的上漲。1998年柴油的價格是每加侖79美分,2001年超過了1美元。雜貨店中一盒麥片的價錢差不多夠在一些國家吃住一天的花費了。房價更是漲得厲害,房產稅率上漲了30%……

看到美國如此的經濟狀況,聰明的投資家當然會有自己的見解。

羅傑斯擔心美國的通貨膨脹問題。美聯儲發行貨幣的間隔有所縮短。自2001年1月到2001年12月的第二周,M2(最常用的貨幣供給衡量標準)增長了9.5%。此外,在2001年9月16日結束的那一周裏,M2創造了一個新的曆史紀錄——1645億美元。前麵也提到過,更多的錢流入社會中,起初由於對產品需求的增加,經濟會出現短暫的繁榮,但時間長了,貨少錢多,物價會上漲,通貨膨脹問題必然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