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 小城故事(1 / 1)

遠在三山縣東側的王家村村民迎來了他們的一場盛事,由王蒙家族基金會捐贈的鄉村圖書館今日落成,鎮裏書記今天也來剪彩,村書記何斌作為主人吆喝著一些在家的村民過來圍觀,多是一些老頭老太太。圖書館是在村裏大路邊上的一塊無主荒地上建起來的二層小樓,裏麵的報刊室、圖書室都是按照城裏規格設置,茶水和空調免費供應,平時由村裏管理,早八點到晚八點,圖書館周邊的綠化順道一並修整了,以至於上班路過的人看到這棟建築都感覺到有些突兀,似乎與農村的環境格格不入。

老頭老太太對剪彩活動很是配合,看著台上王鑫和鎮裏書記一起剪彩,紛紛鼓掌叫好,儀式完成台下眾人都分的一個禮品袋,裏麵是一支鋼筆和一個筆記本。待眾人散場後,王鑫、何斌邀請鎮書記多坐一會,聊了聊關於王家村整改的事情。老頭老太們回去路上紛紛議論這王家算是起來了,就是這禮品給的有點小氣,這筆和本子費不了幾十塊錢。晚上有家裏讀高中的孩子回家,拿起鋼筆驚呼哪來這麼貴的文具,事後得知禮品價值的人家都後悔沒有多派幾個人參加。

得益於王蒙建議家族基金每三年為村子做一件善事,王鑫自從開始管理家族基金以來,在村子裏的影響力日益提升。上月底,老宅後麵水庫撈起來的魚給村裏各家各戶分了不少,路上碰見王傑、王鑫兩兄弟都很是熱情。鄉村圖書館建成落地,更是將王鑫、王傑的地位抬得更高。自從參與何斌的南山苑酒樓後,收入見漲,已經告別了從事十來年的石材行業,投身到旅遊行業當中。

今年開春時,大哥王傑找到他,問他願不願意一起搞一把大的,王鑫掂量著手頭的資金,爽快的答應了。兩兄弟找到何斌,說動村委會以山地入股共同開發村後的風力發電山頭,由王傑、王鑫兩兄弟控股並負責經營,何斌看到機會,也以個人身份入股,共同組建青龍山朝陽旅遊公司,資金湊足以後,王傑讓自己兒子也來幫忙看了下如何建設,好在山道鋪路的石子都是從土龍山項目的廢棄礦坑運來的,省了一大筆錢。

道路硬化做好以後,對於有大風車的山頭如何利用,兩兄弟有些犯難,給弟弟王蒙打電話感覺有些不合適,於是還是麻煩王傑叫來兒子王韋幫忙參謀。王韋幾個山頭轉了一圈,建議適合看日出的山頭作硬化處理,再搞些吃食;其他山頭鋪草皮搞網紅咖啡店賣吃賣喝賣景觀,山腳到山腰做一些彎彎繞繞的遊步道,反正就是要讓人進了這座山就出不去,好吃好看,有野趣,山裏是開放式的,露營或者野營有風險就不要搞了。最後王韋囑咐大叔和自家父親,一定要搞好停車和衛生,保護山裏的花草樹木,哪怕多讓些人來撿垃圾也要做,旅遊這一行,景觀越好越幹淨就越賺錢。至於更多的,王韋並未提及,那些建議的體量和投入是村裏小投資搞不了的,兩個大爺也接受不了。兩兄弟聽完瞬間思路開闊,自己包下山頭,搞好基礎設施,剩下的就是租賃啊,拉幾個集裝箱,可以自己搞也可以租給別人搞,都是妥妥的穩當營生。

青龍山這塊搞好以後,陸陸續續從縣裏和外地來了不少人遊玩,到青龍山看日出逐漸成為縣裏另一處著名景點。王蒙的三個姐姐也從南山院辭職,到青龍山山頭開著自己的小店,過著自己的小日子,這些年跟著小弟已經賺了不少錢,家裏的情況好了不少,經濟寬裕了很多,特別是南山院股份劃分以後,經濟上更為充裕了。兄弟姐妹幾個都在縣裏置購了房產,但是還是住在村裏,現在不同往日,村裏的左鄰右舍看著他們家都有些羨慕,也時常有些走動巴結,這讓兄弟姐妹幾個心裏有些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