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悠閑地滑動著手機屏幕,一則新聞躍入眼簾:下周全國將迎來炙熱的高溫天氣。這不禁讓他想起了李時經營的“水果小廚”,隨即他撥通了李時的電話:“老弟,最近生意可好?”
電話那頭,李時的聲音裏透著一股子歡快:“姐夫,挺好的!開業快一個月了,生意蒸蒸日上,我還新研發了兩款產品,你得空一定要來嚐嚐鮮。”
王蒙立刻提出了建議:“老弟,你得提前準備大量庫存了,這天氣一熱,大家都不願出門,肯定都想宅家吃點美味的冷飲。外賣服務也得跟上。現在應該快回本了吧?”
李時停下手頭的活,吩咐新招的實習生處理訂單後,走到後門點燃一根煙,語帶驚喜地說:“姐夫,你真是料事如神!那小西瓜10元一個,價格實惠,一個月下來平均每天都能賣出兩萬多塊。昨天算了算,9月份營業額直逼75萬,扣掉成本,純賺50萬!哈哈,姐夫,我覺得咱們離發財不遠了!”
王蒙聽後不由吸了一口氣,一個月50萬,保持下去,今年有望突破200萬利潤。但他很快冷靜下來,提醒李時:“學生群體基本飽和,夏天日營收應該無憂,接下來有兩個重點:一是豐富產品種類,二是吸引除了學生之外的居民消費。這兩點至關重要,尤其是前者。我想我們可以嚐試和本地的健康生活方式博主合作,通過他們的平台推廣我們的健康水果理念,吸引注重健康的消費者群體,還可以設計一些親子DIY水果拚盤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們在享受樂趣的同時,也感受到‘水果小廚’的獨特魅力。”
李時認真聽取,點頭應道:“姐夫,這個主意太棒了!我一直想把‘水果小廚’做成一個不僅限於解渴解饞的地方,而是能讓大家體驗到水果文化的社交空間。此外就是,單一產品容易過時。現在店裏已有三款冷飲,兩款熱飲,供應鏈也穩定了。其他的引流方法,我這就著手準備。”
“很好,那我就等著年底分紅了,你辛苦了。”
“都是姐夫支持得好。”
得益於李時的迅速響應,水果小廚在炎熱的十月份實現了百萬營收。進入十一月,店內的熱飲同樣受到校園內外的追捧,周邊居民也開始線上下單。結合全網的視頻推廣,水果小廚逐漸成為該地區的網紅地標。李時深知短暫的熱潮不足以持久,於是夜以繼日地研究新品,這種近乎癡迷的狀態反而讓他精神煥發,決心要在年底給姐夫一個大驚喜。
與此同時,王蒙聯係了王韋,了解露營基地的情況,不料被邀請視頻通話。畫麵上,綠茵場上點綴著各式帳篷,大人閑聊,孩童嬉戲,鏡頭一轉,二姐、三姐、四姐和二嫂笑逐顏開。
“二嬸、姑姑們,跟叔叔打個招呼呀!”王韋笑道。
“你小子,有兩下子。”家人們紛紛點讚。
王韋透露:“生意不錯,沒想到一個月就火了。一個帳篷一天大約250元,帳篷租借和門票基本是贈品,主要收入來自餐飲。現在每天至少有30頂帳篷,多的時候達到50,有時客人晚上還不走。算下來,日營收約1萬,扣除成本,每天淨賺6000,一個月大約18萬,而且客人還在增加。”
王蒙心中盤算,年底至少有50萬利潤,但認為還需拓寬客源。“小韋,開局不錯,但要增加收入渠道,比如邀請書法大師來題字,銷售酒水,組織露營活動。咖啡吧生意不錯,要擴大,衛生也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