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來,有關各方就此進行多次磋商,以推動全麵、均衡落實這一行動方案。6月26日,六方會談發表主席聲明,表示六方會談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取得積極進展。朝鮮26日正式向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主席國中國提交核計劃申報書。美國白宮在確認朝鮮提交核清單的同時宣布,美國將部分解除對朝鮮的貿易製裁,以及著手將朝鮮從“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中刪除。朝鮮於當地時間27日17時05分(北京時間16時05分)炸毀其寧邊地區核設施的冷卻塔。10月11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科馬克宣布,由於美朝在朝鮮核設施驗證問題上達成協議,美國決定將朝鮮從所謂“支持恐怖主義國家”的名單中除名。
六方會談也擱淺
六方會談是指由朝鮮、韓國、中國、美國、俄羅斯和日本六國共同參與的旨在解決朝鮮核問題的一係列談判。是由中國政府發起的,旨在和平解決朝核問題。
下麵簡要回顧一下幾輪六方會談的概況。
第一輪六方會談(2003年8月27日至29日)
各方認真、全麵地闡述了各自的原則立場和方案設想,並達成重要共識,即確認朝核問題應通過對話以和平方式解決的原則。
第二輪六方會談(2004年2月25日至28日)
朝鮮強調隻有美國放棄對朝敵對政策,朝鮮才能放棄核計劃。在此基礎上,朝鮮提出“口頭對口頭”原則作為第一階段行動措施,即朝鮮凍結核武器計劃,美國相應放棄對朝敵對政策。美國重申,在關切的問題解決後,美國最終願與朝鮮實現關係正常化。在棄核目標上,美方再次重申“全麵、可核查、不可逆轉地放棄核計劃”概念。與會六方最終以《主席聲明》的形式闡明了各方共識,這是六方會談首次以書麵文件形式確定會談的成果。
第三輪六方會談(2004年6月23日至26日)
朝鮮進一步明確棄核意願,首次表示可以透明地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相關計劃。美國則提出了一項包括朝鮮棄核,同時也涵蓋了朝方的安全關切、能源需求以及取消封鎖要求等內容的“轉變性方案”。但雙方在棄核的範圍和方式以及關於核凍結的範圍和相應措施等方麵存在分歧。最終,與會各方同意“以循序漸進的方式,按照口頭對口頭、行動對行動”的原則尋求和平解決朝核問題的途徑。
第四輪六方會談(2005年7月26日至8月7日第一階段會議;9月13日至19日第二階段會議)
經過兩個階段艱苦談判,各方通過了六方會談進程啟動以來的首份具有實質內容的共同聲明(9·19共同聲明)。朝方承諾,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美方確認無意以核武器或常規武器攻擊或入侵朝鮮;各方尊重朝方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等。
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2005年11月9日至11日)
第一階段會議通過的《主席聲明》中重申,將根據“承諾對承諾、行動對行動”原則全麵履行共同聲明,早日可核查地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維護朝鮮半島及東北亞地區的持久和平與穩定。但此後,會談因朝鮮反對美國的金融製裁而陷入僵局。
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2006年12月18日至22日)
經過各方努力,在停頓13個月後,第二階段會議於2006年12月18日在北京重啟。在朝美及有關各方進行了密集、深入的雙邊和多邊磋商後,22日宣布休會。會後發表第四份《主席聲明》,以“兩個重申”向外界傳達了六方在本階段會談中取得的共識:重申通過對話和平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各方的共同目標和意誌;重申認真履行9·19共同聲明,根據“行動對行動”原則,盡快采取協調一致步驟,分階段落實共同聲明。
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三階段會議(2007年2月8日至13日)
經過一年多的反複磋商,六方會談終於峰回路轉。2007年2月13日,第三階段會議通過了《落實共同聲明起步行動》的共同文件(2·13共同文件),內容包括朝方關閉並封存寧邊核設施,並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人員重返朝鮮進行必要的監督和驗證,以及各方同意向朝鮮提供價值相當於100萬噸重油的經濟、能源及人道主義援助。
第六輪六方會談第一階段會議(2007年3月19日至22日)
第一階段會議如期舉行,各方聽取了五個工作組的報告,就落實起步行動和下一階段行動計劃進行了探討。會後各方發表了第一階段會議主席聲明。重申將認真履行在9·19共同聲明和《落實共同聲明起步行動》共同文件中做出的承諾。
六方會談團長會(2007年7月18日至20日)
會後發表新聞公報,各方就六方會談下一階段工作達成四點框架共識,各方同意采取工作組會議等3個步驟落實達成的框架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