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爭名奪份心難平,西征遙遙路難行(2 / 2)

他抬頭觀了觀天色,月掛中天正向東移,再過幾個時辰就要天亮了。行者猴急,如若找不到靈陽棒,又如何取經?他想著,頓時慌悶,猶如被困紫金葫蘆之內,那高懸空中的圓月如化心之水,煩躁且壓抑萬分。他跳到這、躍到那,苦尋無果。

眼看天際微亮,孫行者焦心,望了眼熟睡的師徒,拔出猴毛朝原地扔去,而後一個跟頭翻向天際。

冷空之下雲霧朦朦,行者四處觀望,正見一座泛著粼粼藍韻的奇峰,心頭稍適舒暢,遂一頭紮到了山頂。此峰名曰粵陽山,大隱於世,乃是個別仙騎的修行之所。行者則一流水處臥下,認真思考靈陽棒為何消失;難不成那棒精是個活的,認主不成?

他手腳冰涼,竭力的否認所想;不會的!這棒子認主認得也是自己,否則靈山那日,靈陽棒為何會在自己手中?可若外力,靈陽棒又藏去何處?

他的心跳越發紊亂,鎮定許久,才強迫自己冷靜下來。行者靜坐,細細回憶如來辨候那日的情景;

那日二人從地府歸來,因受諦聽指點,一路飛雲駕霧,打上西天。他兩個在半空裏,拉拉扯扯,兩輪靈陽棒且行且鬥。天邊的雷音寶刹佛光閃現,孫悟空朝自己叫囂道,“妖猴!你可敢與我到靈山之上,辨一辨誰才是那唐僧之徒孫行者?”

行者聞言不屑,“真金不怕火煉,你一妖物如此囂張,我又有何不敢?”說罷,手中靈陽棒毫不留情地向悟空揮去。

行至寶刹之外,自己與那悟空先後跪於佛祖身前拜告。大眾天人聽聞皆是難辨,如來佛祖正欲言道,忽見南下彩雲之間,來了觀音尊者,待菩薩寒暄後,佛祖即開示,對麵妖猴,乃六耳獼猴是也。

行者困惑,自己乃是孫行者無假,可那對麵的野猴子,也不似有六耳獼猴那般萬物皆明……

他尋思著,忽然記起,靈山當日在自己麵前突然消失的孫悟空,本是與自己打鬥著,卻忽然透明無物,那一情形,連對麵的野猴都一臉震驚,自己更是懵定不已……雖然即刻便有黃蜂憑空出現,被如來現了原形,又有自己一棒子打死的六耳真身,可總覺得這一切隱約懸疑。

莫說那隻消失的猴子作何感想,自己竟也在那一霎也感同身受,驚惶不已。

再話回來,為何靈陽棒會棄自身而去?莫不成,那悟空未死?靈陽棒尋他而去?行者想至此處,頓時心驚肉跳。

既然真假之事,已塵埃落定,自己必是真身無疑,可取經重任,乃是天地大事,自己又身為唐僧首徒,無有定海神針“靈陽棒”又如何在西去征途保駕護航?

正是焦頭爛額時,一陣清脆的銅鈴兒聲,由遠及近。行者抬眼,正見一二八年華的少女,躲在榕墜樹後,一雙碧綠眸子襯得這銀銀鱗膚越發蒼白。那翠墨長發盤成靈蛇髻,額前一墜晃悠悠的銀鑲綠鬆石,發髻內裹著兩個暗色的小犄角,非龍非蛟的樣子十分獨特,身形也是嬌小玲瓏,輕盈可愛。

她來來回回,蓮步輕踱。眼神純淨而孤獨,望向行者時,卻又小心謹慎。軟糯清音嫋嫋而來,“你是誰?來這兒做什麼?”

孫行者瞥見少女身後的銀鱗長尾,暗地疑她為妖,微察之下,卻滿是靈秀仙氣,絲毫無有妖炙。他不動聲色道,“我是唐僧首徒,孫悟空是也。”

“孫悟空?”少女細觀片刻,燦然一笑,“我聽我…家上仙曾講,齊天大聖無所不能!就連那些仙葩之中,也有一種水滴蘭,為你改名成了猴兒蘭,對否?”

孫行者眉頭一皺,遲疑片刻才答,“正是。”

“那你快去救那猴兒蘭吧!聽上仙說,天上的猴兒蘭犯了天規,被太上老君關進了煉丹爐裏,要練成丹哩!”少女說著越發焦急,那雙清澈的眸子,乃是娑婆世間少有的純淨,亦可穿透眾生心中的雜念。

猴兒蘭?孫行者心下一驚,怕是內個潑辣小娘子?他微微一歎,本不欲多管,一轉念,心中卻忽然有了別的主意,他用猴毛變了個水晶球球,以此謝過少女,這廂銅鈴聲嫣然一笑,“大聖,我叫霧傾城,你若不忙,可在此處尋我。”行者點點頭,向天宮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