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天子召見(1 / 2)

第七章 天子召見

什麼是真實

什麼是真相

當民間的傳承混攪了曆史的回響

當抱膝危坐撥開了曆史的迷霧

清者自清 真實的曆史

曆史的帷幕正 緩緩拉開

秦叔寶咋聽此言,不免吃了一驚,卻見說話之人大步流星的走近,麵容粗豪,身材魁梧,依稀有些麵熟,急切間卻記不得有過什麼交集。還未等回過味來,那人卻將一個熊抱給了秦叔寶滿懷:“秦兄弟,你那日走得好快,我騎的戰馬也算得上是好腳力,卻遠遠不及你的黃驃馬,故而不能和你好生切磋,今日卻放你不過!”太子楊廣見秦叔寶有些發怔,便介紹道:“秦兄弟,那日宇文總管見到你箭射猛虎好生惦念,說道你箭挾風雷,稱得上是天下神射,但紫嫣郡主執意要親身尋你,故而隻能悵然。今日聽得你要來,卻是在此等候多時了。”秦叔寶這次想起那日的光景,宇文霸笑道:“太子,那是我英雄慧目識人好不好,隻是斷沒有想到當日的少年竟然是如此文武全才,連突厥重將都落了個敗死他鄉!”太子道:“父皇等得時間長了,待秦兄弟領過封賞後再說吧。”宇文霸笑道:“說的是,秦兄弟,那便出來再與你敘酒。”秦叔寶見他直爽粗豪,心想這倒是一個可交之人,點頭答應道:“將軍有邀,豈敢不從?”

這次召見並不是正式的朝堂相召,隻是在偏殿,所以殿上除了宇文霸這位禦林軍總管,幾名宮女外,卻也人數不多。當中坐的自然是當朝皇帝隋文帝楊堅了,看上去比久經沙場的靠山王都要年輕些,身材微胖,麵帶微笑。秦叔寶不敢多看,跪下施禮,拜見天子。皇帝看在他立了大功,特意賜了龍墩,細看這位近日在京城名聲大噪的少年,雖然年紀甚青,但氣宇軒昂,忠厚中帶著外放的銳氣,心中甚是高興:也是國家危難之際,出此少年英雄,不但武藝出眾,而且文采驚人,正堪大用。“秦叔寶,孤對你的來曆知道一二,聽說你奉母命趕來京城參加招賢大會,更聽禦弟靠山王越王傳上你的詩作,可見一腔忠心為國的熱血,孤甚慰。昨天你力當突厥高手十幾名,破除突厥陰謀,尤其當場格殺突厥情報司大將則多斯,尤其立功甚偉。孤不妨明言,濮陽郡公右衛大將軍宇文化及極力稱道你的文治,以為雖然你年少藝高,但沙場無情,如果在疆場有失便是我大隋朝重大的損失了。所以極力推薦你入朝為官,以當棟梁之才。而越王也極為惜才,和宇文將軍的意見相同。而靠山王則持不同意見,希望你效命疆場,成為國之虎將,你意下如何呢?”秦叔寶心中一動,他知道靠山王是肯定不會害自己的,而越王楊素和宇文化及這兩個隋朝著名的奸臣一聽就知道別有用心。看上去是為自己考慮,其實是不願意自己得到重用,但怎麼說才能說服隋文帝呢?秦叔寶想了想,說:“啟稟陛下,大丈夫馬革裹屍而還,幸也!小人多蒙各位大人高看,心中感激不盡。但國家當此用人之際,有誌男兒就應提三尺劍,禦外寇於國門之外,怎能憂慮自身而裹足不前呢?小人有一句話,便是平生誌向。”其實隋文帝這樣問,隻是作個姿態,以他開皇天子的敏銳,豈有對越王等用意不察之理!聽到秦叔寶錚錚言語,心中也是暗暗點頭,問道:“愛卿屢有驚人之句,孤願聞卿之誌向。”‘’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一言出口,在旁邊傾聽的太子楊廣不禁雙眉一揚,雙目中散發出異樣的神采。禦林軍總管宇文霸黑臉泛紫,被這句平平淡淡的話所震住。“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隋文帝楊堅霍然站起,麵露驚異:“好詩句,好誌向,那麼孤就成全了你!你如今受傷未愈,孤特旨免你前三天比武,直接進入前十六名,至於最終能是什麼名次,卿隻需盡力即可,孤可不想你有什麼閃失。你如今連立大功,豈能有功不賞,近前聽封!”秦叔寶喜出望外,當即跪倒。隋文帝撚須道:“濟南義子秦叔寶,心懷國家,常負忠義,朝野上下皆有耳聞,今又相救郡主大功在前,破除突厥情報司陰謀在後並當即格殺突厥大將則多斯,立功厥偉,封秦叔寶為四品虎威大將軍,領常勝侯爵位,賞黃金千兩,白銀二千兩,錦緞若幹!待招賢大會結束,即隨軍出征,再立新功,孤不吝重賞!”秦叔寶大吃一驚,這樣的賞賜實在太重了,雖然滿朝文武封侯拜將者不下數十名,但自己年不過十八,這樣的爵位實在是令人瞠目。隋文帝似乎看出了秦叔寶的心思,不等他開口就說道:“秦將軍,確實以你的年紀和功績,尚不足以登此高位,但孤看重的不是卿之今日,而是將來,你就不必推辭了。這是公事,孤尚有私事相托。”秦叔寶謝了,隋文帝微笑道:“以秦將軍年少英雄,怪不得我弟也動了心。我弟靠山王向來喜愛忠臣孝子,而你正是當之無愧,我看他對你十分喜愛,他又膝下無子,所收十二家太保又不是中意,如果他對你提出什麼要求,還是莫輕易拒絕了為是。”秦叔寶不明其義,點頭稱是,自有太子楊廣,禦林軍總管宇文霸領他出外更換甲胄,果然是“人是衣服馬是鞍”,秦叔寶本來一表人才,盔甲鮮明後更是英氣勃勃,氣概非凡。隋文帝又勉勵了幾句後,這次召見就算結束,看著一行人走得遠了,隋文帝身後的屏風一動,轉出幾個人來,正是當朝皇後獨孤和愛女明羽公主楊芙,明月公主楊豔等人。隋文帝笑道:“皇後覺得如何?”獨孤皇後臉上露出笑容:“果然年少英俊,才藝雙絕,隻是你本有意收了秦叔寶為義子,為何又改了主意?”隋文帝笑道:“我縱然有意,奈何禦弟已經先入為主,何況如果我作了此事,隻怕禦弟會打上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