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不成是張燕那杆毒槍,諸葛亮眼睛一亮,怎麼變化那麼大,也是那個解藥的緣故嗎?”
“這個我不清楚了,我說,我真沒有注意到。”
“大哥,這槍我用了,如果沒有毒就更好了,魏越笑容滿麵,拿著毒槍揮舞了幾下,比我用的那杆破槍,輕便多了,好槍!
“毒當然沒有了,我說,這杆槍已經完全沒了毒性。”
“哈哈,那正合我意,魏越說,今晚就讓他來替我討還血債了!”
“主公,全部部署完畢,賈詡走了進來,隻差主公到位了。”
“走,小成、小越!”
我吹起呼哨,三十八騎將,呼嘯而來。
左側路旁,閻柔已經率領新合並的幽州騎兵埋伏在小巷子裏等候了。
天黑下來了,月色朦朧,正是偷襲伏擊的好日子。整個部隊大氣不敢出一聲,靜靜等候袁軍的到來。
但過了很長時間,仍然不見袁軍進城,也沒有聽到久違的攻城聲,正當我鬱悶的時候,一陣密集而迅速的腳步聲從前邊巷子傳了過來了,一支部隊急速向南邊奔去。
“大哥,魏越小聲說道,難道還有哪支部隊再調防,軍師是不是部署有問題?”
“大哥,不太對勁,成廉說,今天好像是二哥鎮守南門,白天北門出擊的都是騎兵,怎麼這個時候又有步兵出現?”
“再等等,不要慌,也不要急。”
雖然我心裏有些犯嘀咕,但出於對諸葛亮和賈詡的信任,還是按照計劃,按兵不動。
猛然間,城西傳令喊殺聲,緊接著城南也傳出了喊殺聲,唯有城北和我所在的地段寂靜的令人害怕。
“主公,要不要衝出去,閻柔上前說道,城西,城南都已交手,隻怕袁軍來者不善。”
“不用,我竭力壓下自己的焦灼,沒我的命令不得行動!”
喊殺聲越來越響,整個城西南似乎已經連成一片,伴隨著一聲炮響,城北也響起了喊殺聲。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不禁有些擔心了,難道我們的計策被袁鵬識破了?
突然,一支百十人的部隊,偷偷摸摸的向我們埋伏的左側大道行軍,借助微弱的月光,隱約看出是騎兵,估計馬蹄包了布塊,行進的速度很慢,沒有太大聲響。
“大哥,殺過去吧,魏越有些按耐不住了,隻需一個衝鋒,就可以全部結果他們。”
“主公且慢,這些隻怕是在試探的斥候,閻柔說,袁鵬生性小心,凡事都是萬分謹慎。”
袁軍的斥候部隊快速通過了幽州騎兵埋伏的地方,奔向了東門。
“大哥,如果不把他們消滅,他們裏應外合的話,隻怕東門會被攻破,成廉說,這麼一來,我們會腹背受敵了。”
“閻將軍,我目光掃向閻柔,你消滅他們需要多少兵力?”
“我隻需帶上劉公子剩餘的部眾足夠了。”
正討論間,已經通過的袁軍斥候,再次返回,不過人數大為減少,已經不足剛才的十分之一。
“閻將軍,你速帶將士去把前往東門的斥候斬殺幹淨,我說,小成、小越通知三十八騎將準備戰鬥!”
返回的斥候,沒過多久再次回來,身後緊緊跟了一支龐大的隊伍,急速朝東門奔了過去。
“是時候了,幽州兒郎,跟我殺個痛快!”
成廉、魏越一左一右跟在我的身旁,直衝過去,三十八騎將帶著幽州騎兵緊隨。
前麵帶路的十餘名斥候,不及發聲,便去見了閻王。跟隨其後的幾員袁將,驚慌失措。眨眼間,被我和成廉、魏越一人解決一個。
幽州騎兵,還是默不出聲,隻是埋頭砍殺,相比北西南三個方向,城東反而喊殺聲最小。
清醒過來的袁將,帶著騎兵,瘋狂的展開了反撲。
一名袁將馬快,殺到我的跟前,揮舞長矛向我刺來。
我撥開他的長矛,一戟將他挑起,甩向殺來的袁將之中,硬是砸倒了兩員袁將。
成廉和魏越看到,越發勇猛,一刀一槍,如若砍瓜切菜,遇著無不披靡。
“呂布,他是呂布,一名袁將似乎認出了我,大聲吼道,我們中計了,呂布沒有死!
我哪容得他在那叫喚,拉出金雕,弦響人倒。
閻柔剛才的話語,似乎給了我提示,這次偷襲,有可能是袁鵬親自率領的。擒賊先擒王的道理我自然明白,如果真有這小子,抓了他,會省下很多事!
我這一分心的功夫,三杆長槍向我刺來,我一拍赤兔,閃向一旁,畫戟橫去,兩名袁將翻身落馬,剩下那名袁將見狀,拔頭要跑,被魏越一槍刺中,倒地身亡。
混戰中看不出到底有多少袁將,隻是不停地用畫戟刺,青釭斬,金雕射,三種攻擊武器輪番使用。
我又是一戟,捅飛了迎麵而來的一員袁將,手持青釭劍砍殺了幾個接近赤兔的袁軍步兵,一時間,血肉橫飛,慘叫連連。
麵對幽州騎兵的猛烈攻擊,袁兵袁將像是發瘋了一樣,前仆後繼。我殺得興起,一抖韁繩,赤兔騰空而起,越過一群撲來的袁軍,衝進一個小巷子裏。
一杆畫戟是逢兵殺兵,遇將斬將,橫衝直撞,隻顧砍殺,殺戮的快感使我完全忘了自己是一軍統帥,整個呂布軍的靈魂。
一個巷子殺完,衝向另外一個巷子,等我殺完第三個巷子裏的最後一名袁軍時,突然清醒了。我到底身處何處,我的幽州騎兵在哪裏了?
各處的喊殺聲,似乎小了許多。看來都是告一段落了,唯獨北方喊殺聲依舊強烈,我心一橫,那就朝那個方向殺吧!
我一拍赤兔衝出巷子。猛然發現自己已經到了城中大道,數十名袁將擁著一人,似乎正在觀戰。
“來將何人,報上姓名!”一名袁將眼尖,拍馬衝了過來。
“我是呂布,不怕死的盡管上來!”
我揮舞著畫戟迎了上前,輕輕磕開來刀,畫戟刺入袁將胸膛。
“保護主公!”
剩下的袁將大喝著,五名袁將一起衝了過來。為首的一員正是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