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一扇錯誤的門
吳思協站在劇院前麵,苦澀地看著入口左處醒目的海報介紹:留法青年鋼琴家葉海伊,父母親均是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4歲時開始跟父母學彈鋼琴,6歲就在A市的兒童鋼琴比賽上獲得一等獎,9歲考入A市音樂學院附小……
難怪葉海伊的鋼琴彈得那樣好!可是她……吳思協低頭審視自己粗大的手指,它們能做什麼?
轉開刺痛的雙眼,吳思協的腳步也隨即挪動。有著遲疑的掙紮,但她終是把票拿了出來。算了,進去看看吧,她還沒見過他在舞台上的樣子呢。
葉海伊真是仁至義盡,給了她第五排中間的座位。
踩著時間點,主持人做完開端的介紹流程後,葉海伊曳著墜地長裙款款走出來,深鞠一個躬,優雅地坐到鋼琴前麵,定音之後,她開始彈肖邦的降A大調圓舞曲。
吳思協不得不承認,她真的沒有音樂細胞,她隻覺得葉海伊彈得很動聽,可以感受到樂曲所表現的一些情緒,可具體是什麼,她又說不出來。
“基礎的斷連奏還沒學好,你不覺得彈它太勉強了…天賦很重要,你已經過了學琴的最佳年紀…”耳邊又響起葉海伊擲地有聲的話。
而回顧這三個月的學琴曆程,字字句句都是他的糾正:“肩膀放鬆,吳思協……小指抬起來……斷連奏混‘彈’了……”
也幸得他耐心十足,不然她早就放棄了。第一次見麵,他也說她過了學琴的年紀,不會彈得好,那這樣的她,拿什麼跟葉海伊爭?
再看上麵,此時他已經出場了,葉海伊的彈奏無懈可擊,他錦上添花地伴奏,兩個人的配合像天衣無縫一樣流暢。
她徹徹底底認清了事實,他和葉海伊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
曲終,人也該散了。
帶著沉重的心情,吳思協從演奏會再回到這裏。推開門,一股清寂撲麵而來,偏廳,那架鋼琴依然若無其事地黑白分明著。
來一首終曲吧,吳思協徑直走向鋼琴,掀開琴蓋,手撫上清冽冰涼的琴鍵,低低啞啞的樂聲在空蕩蕩的屋裏顯得異常淒切。
這三個月的點點滴滴在婉轉的琴音裏一段一段回放,恍然如昨。多麼美好!可是現在,夢要醒了,她戀戀不舍地合上琴蓋。
在琴凳上靜靜坐了好長一段時間,吳思協恍恍惚惚起身,然而腳下沒有準備地絆到凳腳,她條件反射地伸手撐在琴蓋上,卻也順勢把一個物體推了出去。它做完平拋運動後,留下了一聲意猶未盡的悶響。
吳思協驚魂甫定地籲著氣,眼光所及,心驀地一搗。在光可鑒人的地板上,她的手機已經無辜地一拆為三:機身、電池、底蓋。
一直按開機鍵,它卻不為所動地黑屏。淺淺牽動唇角,吳思協笑得無奈。它沒辦法承受落差陡峭的摔撞,該辭舊迎新了。
最後一次,吳思協拿來布條揩拭鋼琴,然後換過抹布,淋淋漓漓搞一遍屋子的衛生,直到一切清淨如昔。
訣別地環視完四周,吳思協終於使力將門合上,也關閉了她的一個世紀。
就這樣吧!她隻是一個學琴的人,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