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Chapter1 揭秘自己的塔羅牌—認知心理學(2)(1 / 3)

1、明確自己的生活目標

“宅”隻是一種生活的方式或狀態,並不是最終的生活目標。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股自我成長的力量,有著種種對生活的期待與憧憬。喚醒這種力量,激發自己對生活的熱情,滿懷信心地去奮鬥,屆時就會發現能為自己曾經或是現在的夢想而打拚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2、從小事情開始改變

不要再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一夜,偶爾出去感受感受人流;別再一味地網購,用鼠標來完成一天的“掃蕩”,“討價還價”也是購物的一種樂趣;不要總是熬夜或是賴床,製作一張生活日程表,給自己一些約束力能過得更健康。隻要肯邁出第一步,剩下的99步就不再是什麼難以攻克的障礙。

3、打開自己的社交圈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孤單寂寞時,會有人陪你熬過漫長的時間;失意彷徨時,會有人給點亮一盞明燈;失戀悲傷時,會有一個人陪你哭、陪你鬧,知道你睡著……真誠的朋友會帶走你世間的一切煩惱。既然世界上存在這樣一種“煩惱清除器”,你為何不留下它呢?

4、積極參加一些體育鍛煉

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的抵抗力、增加血液循環,調節心率,還能夠放鬆心情,緩解壓力,提升精力。當你體會到運動帶給你的那種愉悅的感受之後,這種規律、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會打動你。

5、多進行一些戶外活動

清新的空氣和明媚的陽光是最好的“心情淨化劑”。定期出去參加一些爬山、旅行是不錯的機會。

宅的生活,也許看上去和愜意,但內心的淒楚和悲涼是包不住的。正常的生活不應該是這樣封閉的,而是該宅的時候宅,該活動的時候活動,該放縱的時候放縱起來。人畢竟是具有社會性的成員,脫離了人群,我們不會生活得美。

範偉連續幾年被忽悠,到底哪裏出了錯

自我暗示不需要按照一頓三餐定時定點實踐。

【心理照相館】

200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趙本山、範偉等人演出的小品《賣拐》令人捧腹不已,其寓意主要是諷刺那些坑人的奸商。而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範偉飾演的那位買拐者,他在賣拐者逐步的心理暗示下,產生錯覺,認為自己的腿有毛病,最後買下了那副拐。人們笑他愚得可悲、愚得可憐,就像人們常說的:“讓人賣了,還替人家點錢呢!”但這樣的愚者,生活中也有不少呢。

【心理SOS】

事實上,在商家的虛假宣傳中,上當受騙者甚多。上當者是不是都很愚蠢、智商都很低呢?也不盡然,不少人在各方麵還是蠻精明的,但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也常有“馬失前蹄”的時候。

心理暗示現象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暗示指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信息,個體無意中接受了這種信息,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化、最典型的條件反射。

其中一種是自暗示,是指自己使某種觀念影響自己,對自己的心理施加某種影響,使情緒與意誌發生作用。例如,有人早上起床照鏡子時發現自己的臉色不太好看,並且覺得上眼瞼浮腫,恰巧昨晚睡眠又不好,這時馬上就產生不快的感覺,頓疑自己是否得了腎病,繼而覺得自己全身無力、腰痛,於是覺得自己不能上班了,甚至到醫院就醫。這就是對健康不利的消極自我暗示作用。而有的人則不是這樣,當在鏡子裏看到自己臉色不好,由於睡眠不好而精神有些不振、眼圈發黑時,馬上用理智控製自己的緊張情緒,並且暗示自己:到戶外活動活動,做做操,練練太極拳,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就會好的,於是精神振作起來,高高興興去工作了。這種積極的自我暗示,有利於身心健康。

另外一種是他暗示,是指個體與他人交往中產生的一種心理現象,別人對自己的情緒和意誌發生作用。如三國時期魏國曹操的部隊在行軍路上,由於天氣炎熱,士兵都口幹舌燥,曹操見此情景,大聲對士兵說:“前麵有梅林。”士兵一聽精神大振,並且立刻口生唾液。這是曹操巧妙地運用了“望梅止渴”的暗示,來鼓舞士氣。

那麼,人為什麼會不自覺地接受各種暗示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對一個人進行決策和判斷的心理過程有一個初步的了解。人的判斷和決策過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綜合了個人需要和環境限製之後做出的。這樣的決定和判斷,我們稱其為“主見”。一個“自我”比較發達、健康的人,通常就是我們所說的“有主見”、“有自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