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章 一尺布,猶可縫(1 / 3)

永昌八年正月,太子妃誕下一子,取名為涵,太子子息單薄,自宮人生下季漣後,竟隔了九年才有了第二個兒子。

這幾年裏師太在孫府教授玦兒,日子倒也過的快活,太子妃誕下皇孫涵後半年,蕙玉生下了一個兒子,這一胎生的又是凶險無比,幾乎要了蕙玉的性命,孩子生下後就暈了過去,睡了兩天才醒轉過來,孫璞被嚇得不輕。蕙玉才一醒,孫璞就摟著她說:“有這兩個孩子也就夠了,以後咱們就別要孩子了吧?上一胎你就難產,這一次差點連命都沒了,可千萬別有下一次了。”

蕙玉臉色白的跟紙一樣,被孫璞這樣緊緊的摟著,一時透不過起來,咳了兩聲,緩了緩才接話:“嗯,養玦兒一個已是不易了,現在又添一個弟弟,以後還不知道要多費心,就是你想再要個孩子啊,我也不願意養了。”

一提起玦兒,孫璞頓覺頭痛不已:“也不知師太是怎麼教的,出去了人人都說咱們杭州孫家出了個女秀才,什麼知書達禮啊,溫婉柔順啊,怎麼一在家就要鬧個雞飛狗跳。我上次去蘇州,玉山兄見了我就拉著我說我好福氣,養了個四歲就名動浙江的女兒,他哪裏知道我在家的苦啊!我真是有口難言,我說過獎過獎小女其實頑劣不堪,結果人人都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或者是不要謙虛過度否則就是矯情了,真是讓我無話可說啊!”

蕙玉忍不住笑了起來:“好啦好啦,玦兒也沒有你說的這麼可怕啊,在家對著父母,自然調皮一些,幾次有客人來,也從未給你丟了臉麵。”

孫璞還是不住的搖頭,每次玦兒鬧出了事,一定會在下人告狀前自己乖乖的報上來,然後瞪著無辜的大眼睛,可憐巴巴的望著他,他隻好舉手投降,好在玦兒念書甚為刻苦,兩歲能背《三字經》,三歲能默《千字文》,就連城東張家的夫人每次過來玩,也要抱著玦兒不肯放手,幾次硬說要把玦兒抱到宮裏去給自己做太子妃的女兒瞧瞧,孫璞生怕玦兒出去闖出什麼禍端,硬是用各種理由推搪了過去。

正在此時,簾外一個小腦袋澀生生的鑽進來:“爹,我能進來看看娘麼?”

孫璞剛剛還在抱怨玦兒的種種不是,等一見了麵,還是眉開眼笑的:“過來過來,你娘剛剛醒,你弟弟在奶娘那裏怎樣?沒有哭鬧吧?”

玦兒撇了撇嘴說:“在吃奶呢,我看了一下,小弟弟長得沒有我好看!”說著就跳到床上,鑽到蕙玉的被窩的裏麵,撓著蕙玉的頭發玩。

孫璞又問:“師太呢?這幾日府上都忙著你娘生產的事,可別耽誤了你的課業!”

玦兒從被子裏露出半個頭說:“師傅啊,和小環姐姐在廚房呢,說是這幾天你們都隻顧著小弟弟,肯定沒有人照看我,所以去廚房給我做荷葉粥了。”

孫璞一看玦兒那滴溜溜的眼珠子,假意惱道:“做荷葉粥就做荷葉粥,什麼隻顧著小弟弟沒有人照看你這種話,肯定是你自己編排出來的,你呀,這小弟弟才生出來兩天,你就忙著爭風吃醋了。”

玦兒見自己的鬼主意被爹識破,訕訕的笑了,也不以為意。

不一會兒,就見師太和小環進來,小環端著一個食盤,上麵放著三碗粥,兩碗碧綠清亮,另一碗是紅棗薏米粥。小環把紅棗薏米粥端給蕙玉,蕙玉接過後,指著剩下的兩碗問:“這就是師太做的荷葉粥吧?”

師太答道:“是啊,我看這天熱,就做了些消暑,其實以前年年都做的,不過前幾年你們兩個每次都出去避暑去了。”玦兒從被窩中鑽出來搶了一碗,小環又把剩下的一碗端給孫璞。

“師太不吃麼?”孫璞問道。

“師太和小環姐姐肯定在廚房就吃過了”,玦兒含著一口粥,含含糊糊的說道。

師太抱過玦兒,滿臉的疼愛之情:“小心吃,別嗆著了。”

這時門外又有下人來報:“少爺,張家的夫人,聽說少奶奶產後身子不好,派人來問好了沒,又問幾時方便,她好過來探望小少爺。”

孫璞略一思忖,答道:“跟張夫人說,少奶奶已醒轉過來,隻是氣色尚虛,張夫人要是方便,這兩三日盡可過來。”

待下人走了,孫璞朝著蕙玉笑道:“蕙玉啊,你這兩天昏睡著,張夫人已是第三次派人過來問了。”

蕙玉笑道:“張夫人是自個兒的女兒不在身邊,家裏媳婦也不合她的意,所以才常常過來看我,找我解解悶罷了,難道就這個,你也要拈酸?”

孫璞搖頭晃腦的說道:“唉,我女兒和娘子都這麼吃香,隻有我這個做相公的,沒有人要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