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八、乳癰
【證】 乳房為陽明所經,乳頭為厥陰所屬。
【因】 濃味濕熱之痰,停蓄膈間,與滯乳相搏而成。
滯乳,因兒口氣吹噓而成;有怒氣激其滯乳而成。凡病皆陽明經也,淺者,為癰;深者,為岩,不治。
【治】 宜疏厥陰之滯,清陽明之熱,行汙血,散腫結。
方 石膏(清陽明) 橘皮 栝蔞子(消腫) 甘草節(行血) 蜂房 台芎 香附(二味鬱氣加之) 青皮(疏厥陰) 葛根酒、薑汁飲。
又方 大黃 天花粉 當歸(一兩) 甘草節(已下一錢五分) 栝蔞子 穿山甲(陳壁土炒) 酒丸服。
三十九、瘰
【因】 大抵食味之過,鬱氣之積,曰毒,曰風,曰熱,皆此三端,變化引換。
須分虛實,實者易治,虛者可慮。夫初發於少陽一經,不守禁戒,延及陽明。蓋膽經至主決斷,有相火,而且氣多血少。
神效方 牡蠣粉五錢,和雞膽為膏,貼之。又,用活石一兩,肉桂五錢,調湯服之好。
【證】 外有蝦蟆瘰,無核但腫。瘰在陽明、少陽經,結核按之走痛。癭或隱僻處。勞瘵結核,連數個在耳邊,或聚或散也。瘤等亦同。
【治】 宜瀉火散結。虛則補元氣,實則瀉陰火。補則十全散,下則玉燭散、化堅湯。
升麻(一錢) 葛根(五分) 漏蘆(足陽明) 牡丹皮(三錢,去留血) 當歸 地黃(生熟各三錢) 連翹(一錢,生血脈) 黃 (一錢,護皮) 白芍(收散,三錢) 肉桂(散結,寒因熱用,三錢) 柴胡(八錢) 黍粘(消腫) 羌活(一錢) 防風 獨活(各五分,散結) 昆布(軟堅)三棱(削堅) 廣術 人參 濃樸(腹脹加) 黃連 陳皮 木香(氣不順加) 大黃(便秘加)。
大黃湯 大黃(煨) 皂角 甘草(炙)煎服。以麝香、栝蔞仁敷之。
法 未破核者,用火針針其上,即用追毒膏,點苧線頭,內針孔中。
又用杜牛膝搗敷,縛其上,一日一易。如膿將盡,又用生玄參、地榆、滑石、寒水石、大黃等末敷,縛其瘡。又用白厄菜、墨草,同縛其瘡。以寒水石、大黃、硝、龍骨、木香、檳榔末、收口。後又用竹茹,亦能長肉,白膏藥收後。紅不退,用北 窠敷。如已潰久不收口,須用香附,燈燒鐵烙,烙其腐處,盡後,根據前治之。
治 耳接耳邊項上生塊核是。
方 五味子 香白芷為末,蜜調敷。
鼠糞,以黃泥爐 。
去瘰 毒 皂角子(五兩) 大黑豆(一斤) 甘草(一兩) 冬青葉汁(一斤)上煮汁幹為度,常食,不過兩料。
四十、發斑
【因治】 屬表者,因風挾熱痰。通經微汗之,下之亦可。
屬裏者,因胃熱,助手少陰心火,入於手太陰肺也。故紅點如斑,生於皮毛之間耳。白虎、瀉心,調胃承氣,從長而用之。
四十一、丹疹
【因】 熱與痰、血熱也。夫斑、痘、疹、丹,皆惡毒血熱蘊蓄於命門,遇相火合起則發也。
外有赤遊風、天蛇漠、丹疹、癮斑,其狀不同,因則一也。
【治】 張歸之少陽相火。如遇熱之時,以通經辛涼解之;如在寒之時,以葛根、升麻,辛溫解之。如遇瘡癰黑陷,腹內喘滿者,熱而氣虛也,急以白虎解之。熱加參,參主喘也。主之,全以涼膈調之。
消毒湯 升麻根 羌活 本 細辛 柴胡 葛根 黃芩(酒炒) 生地黃 黃連黃柏 連翹 紅花 當歸 蘇木 白術 蒼術 陳皮 吳茱萸 防風 甘草又方 紫草 紅花子 白芍 胡荽 當歸附方 剪刀草汁調原蠶砂,敷之。
龍腦丸 治斑瘡倒靨。
豬心血調腦子成膏,以紫茸湯化,無腦用辰砂。
四十二、金瘡
(附油火刀犬等傷)【脈】 金瘡出血太多,脈沉細者生,浮數實大者死。
【治】 沒藥散 治刀箭傷,止血住痛。
定粉 風化灰(各一兩) 枯白礬(三錢) 乳香(五分,另研) 沒藥一字,(即二分半也,一銅錢有四字之故。)另研和勻糝之。
聖愈湯 治出血太多。
四物湯 人參 黃煎服。
金瘡刀傷見血方 降真香末細貼之;鍛石和人血作餅,旋幹貼之;煨大黃、石膏,細研,桐油二分,水一分,拌,抹上;又淹灰搽敷亦良。
救苦散 治熱油、刀斧傷、火傷、犬咬傷。
寒水石油調塗上
四十三、傾仆
【脈】 傾仆,內有血,腹脹滿,脈堅強者生,小弱者死。
【證】 瘀血為病,或痰涎發於上。
【治】 同中風證。惡血歸內,留於肝經,脅痛自汗,治宜破血行經。
張論 墜墮使生心恙,痰涎發於上也。治宜補之。凡杖打、閃肭疼痛,皆血滯證,可下之。忍痛則傷血。
神應散 治瘀血,大便不通。
大黃(酒浸,一兩) 桃仁 紅花(二錢) 當歸(三錢) 栝蔞根(二錢) 炮穿山甲(二錢)柴胡(引經) 麝香(透)熱酒下。
紫金丹 治骨節折傷疼痛。
炮川烏 炮草烏(各一兩) 五靈(五錢) 木鱉子(去殼) 黑牽牛(各五錢) 威靈仙 金毛狗脊骨碎補 沒藥 麝香 紅娘子(各二錢五分) 地龍 烏藥 青皮 陳皮 茴香(各五分)防風 自然銅(四兩,燒淬) 禹餘糧(四兩,淬)醋糊丸,梧子大,每十丸酒下。
三聖散 吐之,治痰壅。
四十四、百藥中傷
【脈】 浮澀而疾者生,微細者死。洪大而遲者亦生。
【治法】 在上吐之。
解毒丸 治食毒物,救人於必死。
幹板藍根(四兩) 貫仲(一兩,去土) 青黛 甘草蜜丸。青黛良。
秘傳方 續隨子 甘草 五味子茶清下一二碗。
四十五、癲狂
【脈】 大堅疾者,癲病。脈大滑者,自已;脈小急實者死,循衣縫者死,虛而弦急者死。脈虛弦為驚,脈沉數為痰熱。
【因】 痰、火、驚。
血氣者,身之神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夫血氣俱虛,痰客中焦,妨礙不得運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神聽言動,皆有虛妄,宜吐之而安。
肺入火為譫語。肺主諸氣,為氣所鼓舞,火傳於肺,為之尋衣撮空;胃中大實熱,熏於心肺,亦能譫語。宜降火之藥。
驚其神,血不得寧也。痰積鬱熱,隨動而迷亂,心神無主,有似邪鬼。可先吐之,後以安神丸主之,佐以平肝之藥,膽主驚故也。
【證】 狂言、譫語、鄭聲辨。
狂者,開目與人語,語所未嚐見之事,為狂也。
譫語者,合目自言日用常行之事,為譫也。
鄭聲者,身動無力,不相接續,造語出於喉中,為鄭聲也。
又蓄血證,則重複語之。
【治】 痰者吐之,三聖散;火者下之,承氣湯;驚者平之,安神丸。
方 總治∶黃連、辰砂二味降火,栝蔞、南星、半夏三味行痰,青黛、柴胡、川芎三味平肝。
桃仁承氣湯 治熱入血室,發狂。
犀角地黃湯 治瘀血狂妄。因汗不徹,吐衄不盡,瘀血在內,麵黃唇白,便黑,腳弱氣喘,甚則狂悶。
犀角(一兩) 生地(八兩) 白芍(三兩) 丹皮 大黃(二兩)脈大遲,腹不滿,為無熱,減之。煎服。
洪、長、伏三脈,諸癇發狂,以《局方》妙香丸,以針透眼子,冷水浸服之。
弦、細、緩三脈並癇,李和尚五生丸。
治癇方 黃丹、白礬(等分)研細,用楊樹火 過,曲丸。
又方 川芎(二兩) 防風(一兩) 皂角鬱金(各一兩) 明礬(一兩) 黃、赤腳蜈蚣(各一條)細末,蒸餅,丸梧子大,空心茶清下十五丸。
四十六、驚悸
【脈】 寸口脈動而弱,動為驚,弱為悸。趺陽脈微而浮,浮為胃氣虛,微則不能食,此恐懼之脈,憂迫所作也。寸口脈緊,趺陽脈浮,胃氣則虛,是以悸。肝脈 暴,有所驚駭。
【證】 悸有三,驚、悸、忪悸。痰飲閉於中脘,其證短氣自汗,四肢浮腫,飲食無味,心虛煩悶,坐臥不安。悸,心築然而動。
【治】因血虛。肝主血,無血養則木盛,故易驚。心神忤亂,氣與涎結,遂使驚悸。血虛,治宜朱砂安神丸。氣涎相結,宜溫膽湯,在心膽經。小兒驚搐,涎潮如死,乃母胎時受怖。為腹中積熱,可墜其涎,鎮火清心等是也。
悸因失誌氣鬱,涎聚在心脾經,治宜定誌丸。失誌者,或事不如意,久思所愛。
少陰心悸,乃邪入於腎,水乘心,唯腎欺心,火懼水也。治在於水,以茯苓導其濕,四逆散調之。枳實、柴胡、芍藥、甘草是也。與驚悸不同,名亦謂之悸,故書以別之。
發搐痰飲為證,脈必弦澀,皆用下之。
外有肝痹、心肺瘧,言虛寒,皆驚。
朱砂安神丸 治血虛驚悸。
朱砂(一兩,另研) 黃連(一錢二分) 當歸(五分) 甘草(五分) 生地(三錢)炊餅丸。
溫膽湯 治心膽性易驚。
半夏 竹茹 枳實(二兩) 茯苓(一兩五錢) 陳皮(三兩) 甘草(一兩)寒水石散 治因驚心氣不行,鬱而生痰,結為飲。
寒水石( ) 滑石(水飛,各一兩) 甘草(一兩) 龍腦(少許)熱則水下,寒薑下。
四十七、疝
【脈】 寸口弦緊,為寒疝。弦則衛氣不行,衛氣不行則惡寒,緊則不欲食。寸口遲緩,遲則為寒,緩為氣之虛,虛寒相搏而痛。脈沉緊豁大者,為虛。脈滑為疝,急為疝,搏為疝,見於何部而知其何髒。
【因證】 蓋全在肝經。因濕熱在經,抑遏至久,又感外寒,濕被鬱而作痛;或大勞則火起於筋,醉飽則火起於胃,房則火起於腎,大怒則火起於本經。
火鬱之甚,濕熱便盛,濁液凝聚,並入血隧,流於肝經,為寒所束,宜其痛甚。因痰飲積流入厥陰,聚結成核。因瘀結其本經,因虛而感,或內火外寒鬱之。肝經與衝、任、督所會,聚於陰器,傷於寒則陰縮入,傷於熱縱挺不收。屬木,性速急,火性暴而痛亦暴矣。
張論七疝∶寒疝 因濕地、雨水、風冷處,使內過多。其狀囊結硬如石,陰莖不舉,或控睾丸而痛,宜以溫劑下之。久而無子。
水疝 因醉過內,汗出遇風濕之氣聚於囊中。其狀腎囊腫痛如水晶,或癢搔出黃水,小腹或按之作水聲,陰汗,治宜逐水。
筋疝 因房勞及邪術所使。陰莖腫或潰膿,或痛而裏急,筋速縮,或挺不收,或白物如精,或莖痛之極則癢,宜降火下之。
血疝 因使內氣血流溢,滲入脬囊,留而不去,結成癰膿。多血,狀如黃瓜,在小腹兩旁,橫骨約中,俗雲便癰,治宜和血。
氣疝 因號哭忿怒,氣鬱而脹,哭怒罷則散。其狀上連腎區,下及陰囊,宜以散氣藥下之。小兒有此,因父精怯,故不治。
狐疝 與氣疝大同小異。狀如仰瓦,臥則入小腹,行之則出入囊中,宜逐氣流經之劑下之。
疝 因地卑濕,江淮間所生。其狀如升、鬥,不癢不痛,宜去濕之藥下之。女子陰戶突出,雖相類,乃熱不禁固也。
《三因》有四 ∶腸 因房室過度,元髒虛冷,腸邊 係不收,墜入 中,上下無定,此難治。
氣 因七情髒氣下墜,陰 腫脹急痛,易治。
水 因濕氣得之,則腫脹其陰,易治之。
卵 因勞役坐馬,致卵核腫脹,或偏有大小,上下無常,此難治也。
外有婦人陰門挺出,亦名 病。
丁香楝實丸 已下出李。
當歸(酒製,去蘆) 炮附 川楝 茴香(以上各一兩)銼,好酒三升,同煮。酒盡焙幹作末,入下藥∶丁香 木香(各五分) 全蠍(十三個)玄胡索(五錢)上同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百丸,溫酒下。
參術湯 治虛疝脈豁大者是。
人參 白術 山梔 香附倉卒散 治寒疝入腹卒痛,小腸膀胱氣絞,腹冷重如石,出白汗。
山梔(四十九個,燒半過) 生附子酒煎二錢。
又一方 烏代附。
神應散 治諸疝心腹絞痛不忍,此方能散氣開結。
玄胡索 胡椒 或加茴香。酒煎二錢。
牡丹丸 治寒疝心腹刺痛及血。
川烏(炮,去皮尖) 牡丹皮(四兩) 桃仁(炒,去皮尖) 桂(各五兩) 青皮(一兩)蜜丸,酒下。
桃仁湯 治 疝。
大桃仁(如法) 茱萸 桂枝 蒺藜 青皮 白茯苓 檳榔 木香 海藻 三棱 莪術(任意加減)張用導水、禹功、豬腎、通經等散下之。
秘方 治諸疝。
枳實(治痛) 山梔 茱萸 橘子 山楂(去核積) 桃仁(瘀血加之) 川烏(劫痛同梔)桂枝(不定必用) 荔枝核(濕則加之) 青皮守丸 治 要藥,不痛。
蒼術 南星 半夏 白芷(散水) 川芎 枳實 山楂應痛丸 治敗精惡物不出,結成疝,痛不忍。
阿魏二兩,醋和蕎麥麵裹,火煨熟;檳榔大者二個,刮空,滴乳香滿盛,將刮下末,用蕎麥拌作餅,慢火煨。上細末,入 砂一錢,赤芍一兩,同為末,麵糊搜和,丸如梧子大,鹽酒下。
雄黃散 治陰腫大如鬥,核痛不治。
雄黃(一兩) 明礬(五錢) 甘草(五錢)煎洗。
又方 天蘿筋燒灰,治疝妙。
四十八、腳氣
【脈】 浮弦者風,濡弱者濕,洪數者熱,遲澀者寒,微滑者虛,牢堅者實,結則因氣,緊則因怒,細則因悲。
入心則恍惚妄謬,嘔吐,食不入,眠不安,左寸脈乍大乍小者死。
入腎則腰腳俱腫,小便不通,呻吟,目額皆黑,衝胸而喘,左尺脈絕者死。
【因】 濕之病。南方之人,自外而感;北方之人,自內而致。南方之人,當風取涼,醉房,久坐濕地,或履風濕毒瓦斯,血氣虛弱,邪氣並行虛腠,邪氣盛,正氣少,故血氣澀,澀則脾虛,虛則弱,病發熱。四肢酸痛煩悶者,因暑月冷濕得之;四肢結持弱者,因寒月冷濕得之。北方之人,因 酪醇酒之濕熱下注,積久而成腫滿瘀痛也。治宜下藥,泄越其邪。
【證治】 因病脛腫,小腹不仁,頭痛煩心,痰壅吐逆,時寒熱,便泄不通,甚至攻心而勢迫,治之不可後也。此壅之痰壅未成,當宜通之,調以黃柏、蒼術類;壅既成,當砭惡血,而後以藥治之。
攻心香港腳,乃血虛而有濕熱也,治宜四物加柏。筋動轉而痛者,乃血受實熱也,治加桃仁、芩、連;有痰流注,加竹瀝、薑汁、南星是也。
李曰∶濕淫所勝,治以苦溫。以苦辛發之,透關節勝濕為佐;以苦寒泄之,流濕清熱為臣。故主當歸拈痛湯一方治之。
中腳膝論 自內,喜、怒、憂、思,寒熱邪毒之氣,注於腳膝,狀類諸風,謂之香港腳也。自外,風、寒、暑、濕,皆有不正之氣,中於腳膝,謂之香港腳也。實者利之,虛者益之,六淫隨六法以治之,七情隨六氣以散之。
《三因》論 乃風、寒、暑毒瓦斯襲之也。風則脈浮,寒則脈緊,濕則脈細,表則脈浮,裏則脈沉;寒則痛,濕則重,暑則煩,風則行,隨其所中經絡而治之。
太陽經則頭項腰脊背痛,六淫中之論同前,宜以麻黃左金湯。
麻黃 幹葛 細辛 白術 茯苓 防風 防己 羌活 桂枝 甘草陽明則寒熱呻欠,鼻幹腹脹,膝臏賽中腹外皆痛,六淫亦然,宜大黃左金湯。
大黃 細辛 茯苓 防風 防己 羌活 黃芩 前胡 枳殼 濃樸 杏仁。
少陽則口苦脅痛麵垢,體無膏澤,頭目頷銳痛,六淫亦同,宜半夏左金湯。
半夏 幹葛 細辛 白術 茯苓 桂枝 柴胡 麥冬三陽合病,寒熱,關節重痛,手足拘攣,冷痹,上氣,嘔吐,下利,脈必浮弦緊數,合前三方以發之。
太陰腹滿,咽連舌急,胸膈痞滿,骨節煩疼,四肢拘急,浮腫,宜六物附湯。
炮附 桂枝(各四兩) 甘草(二兩) 茯苓(三兩) 防己(四兩) 白術(三兩)少陰上氣喘急,小腹不仁,腰脊足心 皆痛,六淫亦然,宜八味丸主之。
牡丹皮 澤瀉 茯苓 桂枝 香附 山藥 山茱萸 熟地黃厥陰脅腰偏疼,陰器抵小腹夾臍諸處脹痛,一如中風,宜神應養真丹。
當歸 天麻 川芎 羌活 木瓜 熟地 芍藥《三因》元並髒腑不同故也。
當歸拈痛湯 治濕熱肢節煩痛,肩背沉重,胸膈不利,身痛 腫。
羌活 炙甘草 黃芩(酒炒) 茵陳葉(酒炒) 當歸(各五錢) 人參 苦參(酒洗) 升麻葛根 蒼術(各二錢) 知母(酒洗) 防風 澤瀉(各三錢) 豬苓 白冬術(各五分)煎服。
羌活導滯湯 治前證便溺阻隔,先以藥導之,服前方及此方。
羌活 獨活(各五錢) 防己(三錢) 大黃(酒煨,一兩) 當歸(三錢) 麩炒枳實(三錢)檳榔 甘遂 赤芍 威靈仙 葶藶 澤瀉(各一兩) 乳香(另研) 沒藥(各五錢) 黑醜(炒,三錢) 大戟(一兩半,炒) 陳皮(二兩)。
香港腳方 治濕熱。
生地 黃柏(酒炒) 蒼術(鹽、酒炒) 白術 川芎 防己 檳榔 犀角 甘草 木通黃連 黃芩(二味熱加之) 竹瀝 薑汁(二味痰加之) 石膏(熱時加) 桃仁(便實加) 牛膝(溺澀加)食積流注方 蒼術 黃柏 防己 南星 川芎 白芷 犀角 檳榔 龜板(血虛加)血積轉筋方(見論) 治攻心香港腳。
阮氏方 治膝痛腳骨熱,或赤腫行步難。
蒼術四兩,泔浸一日夜;鹽炒黃柏四兩,酒浸一日夜。炙焦, 咀服。
四十九、蟲
(附狐惑)【脈】 匿蟲蝕陰肛,脈虛小者生,急緊者死。
【因證】 濕熱之生,髒腑虛則侵蝕。腹內熱,腸胃虛,蟲行求食。上唇有瘡曰惑,蟲食其髒;下有瘡曰狐,蟲蝕其肛。亦有口瘡,非狐惑也。
【治】 《集效方》 木香 鶴虱(炒) 檳榔 訶子(煨) 蕪荑(炒) 炮附 幹薑(各七錢) 大黃(一兩五錢)烏梅或加連、柏。上蜜丸。陳皮湯、醋湯任下。
化蟲丸 治蟲即化水。
硫黃(一兩) 木香(五錢) 密陀僧(三錢) 炮附(一個)上先附末,醋一升,熬膏,入藥和丸,綠豆大。荊芥、茶清下二十丸。
秘方 治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