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滴水蓮、海芋

英文名:Alocasiamacrorrhizos

花期:春季和夏季

科屬:天南星科、海芋屬

特征:莖底部像芋頭,比較粗壯,外皮茶褐色。莖長,肉細光滑,葉大,闊劍形,佛焰苞為黃綠色,春夏季開花,肉穗花序,似根棒狀。當土壤含水量大時,它便會從葉尖端或葉邊緣向下滴水,故得名“滴水觀音”。

布置:放於客廳或書房內,也可以放在陽台或窗台。

澆水:滴水觀音在夏天要多澆水,但不能過度,適宜時幹時濕,在土中不能有積水,否則塊莖會腐爛。冬季要休眠,少澆水。

施肥:由於滴水觀音生長非常快,所以在生長過程中施肥一定要適量,每月施1~2次氮、磷、鉀的薄肥就好,否則容易造成滴水觀音莖部下端空禿,影響觀賞價值。

光照:滴水觀音需要充足的光照,夏季適當遮陰,其他季節可全天光照。冬季最低溫度不可低於5℃。

介質:喜疏鬆腐葉土或沙質土壤。通常每年春季換盆1次,可每月鬆土1次,保持盆土處於通透良好的狀態。

病蟲害:

繁殖:除了老株進行扡插繁殖外,一般都通過分株和播種的方法繁殖。滴水觀音塊莖都會萌發出帶葉的小滴水觀音,翻盆換土時即可進行分株。播種繁殖是說秋後果熟時,采收橘紅色的種子,隨采隨播,也可以晾幹貯藏,第二年春天再進行播種。

應用:除了可供觀賞外,還具有藥用價值,性味清寒,有消熱解毒、拔毒、散結以及去腐生肌的作用。

修剪:不用特意修剪,隻需要把老葉、黃葉剪掉即可。

Q&A:

種植滴水觀音如何避毒免害?

滴水觀音的毒主要在莖內的白色汁液裏和滴下的水裏,除了不碰滴下的水外,還盡量不要弄破它,否則就會有汁液流出來,誤碰和誤食其汁液後,會引起皮膚瘙癢和咽部及口部的不適,胃裏還會有灼痛感,眼睛接觸到汁液後會引發結膜炎甚至導致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