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點努力,
多一份機會。
很多時候,
成功就躲在多出的那些努力中,
多做一些就可以領先一步,
少做一些就可能被人領導。
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總是有些人喜歡多做一點,有些人喜歡少做一點,事實上正是因為這多的一點、少的一點把成功者和失敗者區分了開來。
第一種人因為總是喜歡多做一點點,所以他們事事都能領先一步,讓別人跟著自己走;而少做一點點的人,總是因為少做那麼一點,不得不被動地跟著別人走。然而,正如人們常說的“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一樣,少做一點點的人因為總是扮演跟隨者的角色,他們所得到的大多都是領先他們的多做一點點的人的“殘羹冷炙”。
所以每一個想要有所成就的人,無論所做的事情是否“有用”,不妨都要多做一點點。多做一點點是事先準備,多做一點點是適當把握進度,多做一點點是對事後結果負責,正是有了這些多做的一點點,原本很普通的事,卻能給人帶來不小的驚喜。
有這麼兩個人,同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三年,在這三年裏甲得到了領導的高度賞識,職位也是一路高升;而乙同樣也是在公司待了三年,可他還是在原來的職位上原地踏步,看著甲的風光,乙覺得很委屈,於是就氣呼呼地找老板理論,說這件事如果不給他一個合理的解釋,他就辭職,老板覺得這個人在公司做了三年,沒發現他哪裏做得好,也沒發現他哪裏做得不好,於是就對他說:“小乙,你在公司做了三年,如果你拿定主意要走我也不阻攔你,但是我可以告訴你甲為什麼能夠有現在的風光,而你沒有。”乙也非常想知道甲風光的秘密,於是他決定聽聽老板怎麼說。老板說,我們公司要改善一下夥食,你先到市場去看看有沒有土豆賣。小乙覺得這個事情太簡單了,可是這跟甲的風光有什麼關係呢?而老板給他的回答是,去了他就會知道。
於是小乙馬上就跑到菜市場去了,20分鍾後他回來了,告訴老板說有土豆賣。老板接著問他土豆多少錢一斤,小乙一拍腦袋,說沒有問,接著又跑到菜市場去問,20分鍾後回來,說5毛一斤,老板又說我們食堂有幾百人,要買的話肯定買得比較多,能不能便宜點呢?小乙回答又沒有問,於是又要往外跑,這次老板叫住了他說不用了,你坐在這裏等等。
之後老板打電話把小甲叫來了,於是老板又給小甲安排了同樣的任務,告訴他同樣的指令,要他去看看有沒有土豆賣。小甲就出去了,過了25分鍾後回來,每隻手拎一個袋子,然後就告訴老板,我去看了情況,市場上土豆5毛一斤,我帶了幾個樣品回來給您看看,我覺得我們食堂有這麼多人,買的話肯定不止買一點點,如果買得多的話4毛可以拿下來,既然是改善夥食,我們應該不隻買土豆,我還帶了些其他的蔬菜回來,給您挑選一下……聽完小甲的回答,老板看了看小乙,不言而喻小乙已經找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多做一點點能夠改變什麼?看看小甲和小乙的現在,或許很多人已經找到了答案。一點點雖然不能一下子使事情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是如果沒有日積月累的一點點,那麼很多事情都會改變。
一位著名的哲學家教育他的弟子說:“你可能不知道南非樹蛙的事,但如果你想知道,隻要你每天多花5分鍾的時間來查閱相關資料,那麼5年後,你就會成為最懂南非樹蛙的人,到那時就會有人邀請你講解南非樹蛙的相關知識。”
作為沃爾瑪中國人力資源部的負責人,王培始終要求自己多做一點點,而且他也是這樣要求下屬的。比如招聘,一般企業裏的HR會在接到某部門的人力需求表後,直接交給上級主管審批,獲得批準後開始招聘。而王培則要求下屬不僅要懂HR,而且還要對自己公司各個業務部門的基本業務情況有一定了解,在接到業務部門的人力需求表後,負責招聘的人員要根據自己對該部門的了解進行評判,如果該部門提出來的人力需求表和其核心業務的發展不是特別匹配,那麼他們就可以同該部門負責人進行討論,並勸他們做出必要的修正。
通過上述兩個事例,我們不難發現,事實上很多人早已認識到了多做一點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且他們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作為談不上成功的大多數人來講,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學著多做一點點呢?
多做一點點意味著什麼?多做一點點就意味著你已經進步了一點點,就意味著你將能夠再上一個台階,就意味著你離成功又近了一點點……
很多時候成功者與失敗者之間的差距,並不像大多數人所想象的那樣是一道巨大的鴻溝,相反成功者與失敗者的差距隻在一些小小的事情上,比如:每天比他人多做一點點,做每件事之前比別人多花一點點的時間去查閱資料,研究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