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觀美景明君念天倫 聞妙音賢臣論幼主
古時中土,有一古國,名曰稽.稽開國之初,不過兩座城邑,彈丸之地而已.所幸開國之主酈洪,雄才大略而又野心勃勃,在位十八年,內修政務,外拓疆土,百姓生活殷實,版圖漸為遼闊.二代王,三代王,四代王皆效法先王,勤政愛民,一時稽國聲名遠播,華夷皆服.五代王酈發更是勵精圖治,屏棄奸邪,文治武功,四海升平,四周小國紛紛臣服.至五代王酈發在位十年之時,中土之地幾盡屬稽國矣.
這一日,稽王由大將軍伍福,大夫景臣等一班朝臣相陪,到郊外散心.未至郊外,空中柳絮撲麵而來.稽王跳下馬,大臣們也都隨之下了馬.稽王歪了歪頭,問道:"景臣,現在是何節氣?"景臣忙揖手低頭道:"回陛下,春分已過,清明將至."稽王"哦"了一聲道:"原來又值暮春時節,難怪柳絮撲麵,迷人眼目呢.伍福,傳朕的命令,清明時節,各營軍官,到為我大稽國戰死的軍士墓前祭奠,以慰其英魂.大稽國能有今天,靠的就是這些不畏死,不懼戰的英雄."伍福連答:"尊旨,陛下英明,為國捐軀的將士們若地下有知,亦該欣慰了."
走了一段,稽王飛身上馬,向郊外馳去.諸大臣緊隨其後.郊外乃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此時雖仍有不少花朵爭奇鬥豔,畢竟隻是萬綠從中一點兒點綴而已.稽王登上一座土丘,向遠處望去.隻覺遠處是一片奇異的大海,碧色的海水翻著綠色的波浪層層向眼前湧來,浪尖即是那高高的楊樹稍,漸次是一排排的綠柳,一片片綠油油的麥苗,一層層青翠的小草.如綿柳絮便如那飛翔的海鷗了.稽王不禁感歎道:"沒想到我大稽國竟如此之美."景臣連忙道:"陛下,原野本就美麗,且四時各有其極美處.隻不過陛下日常忙於操勞國事,無暇外出遊玩,因此便冷落了這些良辰美景.還望陛下勞累之餘,多多寵幸這些花草樹木,臣先替它們謝謝陛下了."國王笑道:"好你個景臣,倒是陛下對不起這些花花草草了."景臣連答:"臣不敢,臣不敢."
君臣談笑間,忽聽斜刺裏傳出一陣優美的歌聲,嗓音圓潤,婉轉動聽。歌中唱到:“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國王不禁扭頭看去,隻見一個青年婦女出現在東北方,頭上裹著一條白毛巾,左臂挎一竹籃,一幅農婦打扮。這時,這位農婦停住歌聲,向後扭頭喊道:“你們兩個快點兒,你爹現在肯定很渴了。”國王這時才明白,她是來給勞作於田間的丈夫送水來了。再一看,隻見兩個小孩正朝他們的母親跑去。大的看起來有七、八歲了,小的也才五六歲光景。隻見哥哥跑在前麵,弟弟在後麵追,還不住地喊:“哈哈,不行了吧,你的劍雖好,但我的功力比你高,快快認輸了吧。”同時,不停地揮著他手裏的“寶劍”——一根木棍而已,哥哥時不時也用自己的“寶劍”和兄弟的碰幾下,以示在和他擊打,然後扭頭便跑。哥哥顯然在讓著兄弟,而兄弟卻自鳴得意。哥哥跑到母親身邊,接過母親挎的竹籃道:“娘,我來提。”而兄弟卻大喊大叫:“不行,你輸了,我來提。”母親笑了笑,誰也沒給。兄弟兩個兀自在後麵爭鬥不休。
國王看著這一切,不禁感慨道:“小民的生活尚如此幸福,而朕作為一國之君,又何曾享受過這樣的天倫之樂呢?”突然心頭一震,扭頭問道:“景臣,朕的幾個孩兒如今學業如何?”
景臣道:“回陛下,據臣了解,大王子在許海許博士的教導下,學問進展神速,臣曾問過一些經國治世之學,大王子皆思路清晰,問一答十,臣甚是佩服。”“噢?能讓景大夫佩服的人恐怕還不是太多吧,回頭朕可要親自考考他了。”“是,唯如此,方見臣所言不虛。隻是……”景臣囁囁嚅嚅,不敢盡言。“隻是什麼?但說無妨”國王道。景臣這才說道:“隻是大王子不喜習武,不若二王子愛武槍弄棒。”“噢,那不要緊,稽國的天下早晚是他的,治國之君重在有德識,武則次之。”“是,是,是,大王所言極是。二王子文、武兼修,梁博士,姚武師都非常喜歡。”聽到這,國王不禁捋了一下頷下長須,滿意地點了點頭,滿麵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