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稻花香裏說豐年(1 / 2)

“我想幹啥?哈哈~當然是要給我們的客戶講故事啦。”

“隔壁櫻花國賣東西的時候,都要先編個故事,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小小一條秋刀魚,都恨不得拍幾部電影,寫一百首歌出來讚美。”

“他們能做,憑什麼咱們不能做?”

“師叔你趕緊把台詞熟悉一下,我們馬上開始。你相信我,等這篇報道出來,到時候別說區區幾十畝的收成了,你就是再種幾萬畝,估計都不夠賣的。”

唐茵好像一個時刻hold住全場的總導演,把冷裕農打發去背台詞之後,又把幾個記者召集到一邊,嘰嘰咕咕地說了半天。

這天的“采訪”,活脫脫被唐茵弄成了一個走心的訪談。

聊到最後,幾個感性的記者,已經忍不住流下了兩行熱淚。

“嗚嗚嗚~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才是華國式的農耕文化啊!”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小唐同學說的太好了,我們不能一味的崇洋媚外,追求西方的高科技,也應該保護好我們本國的傳統農耕文化,如此,我華夏文明,才能經典永流傳啊!”

“太感動了,太激動了,這是我今年做過的最精彩、最震撼人心的采訪!我現在滿腦子都是靈感,迫不及待想要馬上把稿子寫出來,冷教授,請問我可以借用一下你們的會議室嗎?”

其中一個記者開了頭,剩下的怕他搶了頭條,也趕緊跑到會議室,隨便找了個椅子坐下來,翻開采訪本,瞬間進入了創作模式。

剩下一個扛攝像機的,三個脖子上掛著照相機的,也在冷裕農幾個學生的陪同下,跑到實驗田裏“采風”去了。

兩天後,國家電視台的一段采訪,轟動全國!

他們從沒見過這樣的采訪,怎麼說呢,以前看新聞,裏麵的人,要麼穿得板板正正的坐著,要麼站得筆直,說話也盡量把嗓門扯得很洪亮。

可這一次的新聞,看著就跟電視劇《紅樓夢》一樣,采訪的地方,不是在大會堂,也不是在辦公室,而是在田間一個稻草和苞穀杆搭起來的草棚子裏。

草棚子異常簡陋,裏麵也沒有桌椅,地上鋪著兩卷破草席,外麵用黃泥和稻草搭了一個土灶,冷教授的學生,用土灶燒了一大鍋開水,再往茶壺裏丟了點自己曬的金銀花、野菊花和幹薄荷葉,開水往裏麵一懟,提著茶壺,就去給記者們上茶了。

這新聞拍得也忒親切了!

幾個記者盤腿坐在草棚子裏,穿著長衫、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的冷裕農,坐在眾人中間,看著就像是那種至少有三十年教齡的資深老教授!

老教授說話也特別好聽,不像有些專家那樣,滿嘴都是洋文,還有那些雲裏霧裏的專業術語,雖然聽著很厲害,但問題是他們聽不懂哇。

但冷裕農不一樣,或者說,唐茵親自操刀,給他寫的劇本不是這樣的。

唐茵仿照著前世那些土味短劇,給冷裕農打造了一個“世外高人”的人設。

新聞裏,冷裕農仿佛神農再世,從神農氏教華夏先祖種植五穀,到幾千年來華夏農耕文化的延續,最後指著眼前尚未收割的大片稻田,還有不遠處的苞穀和小麥,一臉深情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