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茵的熱情啟發下,聰明好學的胡四英,很快就領悟了做兒媳婦的正確姿勢。
簡單概括就是四個字:吃、拿、卡、要!
以前胡四英自己帶孩子,自己種菜做飯,偶爾買點豬肉給孩子們改善一下夥食,經常是前腳剛把肉做好,後腳,婆婆就端著空碗過來了。
每次都至少分走一大半。
胡四英剛開始還攔著,可每次婆婆都說,兒子的津貼給了兒媳婦,那兒媳婦就該養著婆婆和小叔子小姑子,還倒打一耙,罵她沒有做嫂子的樣子,家裏買了肉,也不知道做好了主動端過去。
現在?胡四英壓根不會自己去買肉,孩子饞了,就催著婆婆去趕集買肉。
不買?不買就殺雞,把婆婆家養的雞都殺咯,就連家裏唯一打鳴的公雞都不放過。
總之張嘴就是吃,絕不多花自家一毛錢。
“拿”就更簡單了,以前家裏一針一線,都是胡四英自己攢錢置辦的,有時候還要多買點,因為婆婆分幣不花,家裏啥東西沒了,都到她屋裏拿,她還不能不給。
現在?胡四英連一根針都不買,家裏缺啥,就去隔壁婆婆家拿。
婆婆家沒有?那就去村裏小賣部拿,掛婆婆賬上!嘿嘿~
“卡”和“要”就更簡單了。
陳小栓犧牲後,部隊的領導和戰友,有時候會寄點錢和東西過來。
以前每次郵遞員送東西送彙款單過來,婆婆都要過來拿走一大半。
現在胡四英全部揣自己兜裏,東西也都鎖在箱子裏。
別問,問就是咱們大人可以吃苦,好東西當然要留給兩個孩子。
畢竟他們已經失去了父親,你這個當奶奶的,好意思跟自己親孫子親孫女搶東西吃嗎?
範大娘抹著眼淚狡辯,說東西是拿回去給小叔子和小姑子補充營養的,胡四英當場發瘋,衝到隔壁,把好吃懶做的小叔子和小姑子一頓爆錘。
錘得倆人鼻青臉腫,鼻血長流,哭爹喊娘,才一臉快意地對婆婆說:“裝病也要裝的像一點,現在可以了,拿去補補吧。”
說完,還貼心地提醒範大娘:下次再來她家,跟兩個孩子搶東西吃,她不敢打老的,但兩個小畜生,她這個做大嫂的,還不是手拿把掐?
氣得範大娘猛掐人中,好長時間都不敢再去大兒媳婦家拿東西了。
隋俊城曾經也是受害者,對這種事情還是比較有經驗的,他幫胡四英在哈市的銀行辦了一個存折,以後家裏盡量不要留太多現金,攢個整數就可以存到銀行去,這個年代的銀行存款利息還是挺高的,積少成多,等到大女兒上學,銀行利息都夠交學費的了。
唐茵卻信不過範大娘那個老虔婆,眼珠子一轉,就給隋俊城出了個主意——
“俊城哥,你給他們村長寫封信,問問他,能不能在村委給四英姐安排個職務,最好是婦女主任啥的哈哈~”
範大娘能隨便把自己兒媳婦改嫁出去,可她能隨便把村婦女主任嫁出去嗎?
婦女主任自己就是管這一塊的,敢在她麵前搞盲婚啞嫁、強迫婚姻那一套?一天批評你八回都不帶喘口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