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五是個好日子。

雖然現在大夥兒還不敢公然搞封建迷信,但陳小華娘家舅公以前就是算命的,她特意拿了五個雞蛋、五個糍粑,請舅公給唐茵算了算日子。

一大早,四強叔就趕著借來的牛車,想先幫唐茵把大床搬過去。

沒想到居然被一幫愣頭青給截胡了。

初二一班的男生們,一擁而上,搬的搬,抬的抬。

能搬上牛車的就用牛車。

能徒手搬走的,幹脆就兩人抬一個,直接把東西送到了唐茵的新家。

看到大家累的滿頭大汗,唐茵還怪心虛的。

本來這些東西,她用空間就能直接挪過去。

但還是那句話,她必須把自己偽裝成一個普通人,才能在普通人的世界繼續苟住!

喬遷新居,按規矩是要辦個暖宅酒的。

剛從大鍋飯緩過來的桑田村,大家條件都不富裕,在村長和秋萍奶奶的提議下,最後,唐茵的暖宅酒,就是兩大鍋甜酒釀小湯圓,一鍋裏麵打三個雞蛋進去,攪和成細細的蛋花。

酒釀湯圓雞蛋花,聽說以前隻有坐月子才能享受這個待遇哈哈~

再配上烤的兩麵焦黃的糍粑,撒點兒紅糖,也算是挺體麵的暖宅酒了。

吃完酒釀小湯圓,大夥兒開始參觀唐茵的新家。

還真別說,這屋子說是隻有一間,但前後院子加起來是真不小。

偏心眼的村長!當初說好的隻把這間屋子的前後院劃給唐茵。

結果砌圍牆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請來的幫工們,喝了假酒,迷迷糊糊的,屋子那頭開始砌牆的時候,還規規矩矩的走直線。

砌著砌著,筆直的牆就開始往兩邊歪了。

越歪越遠,最後,本該四四方方的小院,變成了一個“口小肚子大”的葫蘆狀。

後院也是一樣。

就這樣,村長楞是把唐茵的院子麵積,擴大了三倍。

前院進門後,左邊搭了一個棚子放柴火。

右邊搭了一個牛棚,多出來的地方,還能放點常用的農具啥的。

院子裏移栽了幾棵柿子樹、石榴樹、枇杷樹,還有兩棵梔子花。

再往裏,迎麵就是正房了,村長倒也沒騙大家,分給唐茵的房子,真就隻有直通通的一間房。

不過房間比較大,原先住著八個知青,湖城不像北方,沒有燒土炕的習慣,知青們下鄉,睡的都是便宜的竹床,分給唐茵後,村長讓人把腐爛的竹床拆了,曬幹了給唐茵拿來當柴燒。

一間大屋,用竹篾編的籬笆,隔成了裏外兩間。

裏麵一間是睡覺的地方,外麵是個堂屋。

主屋出來,左邊蓋了一個小廚房,右邊蓋了個廁所。

這是唐茵強烈要求的。

她不能忍受半夜上大號的時候,還要打著手電筒,跑到村裏的茅廁去。

哦對了,進去之前,還得先弄出點動靜,或者咳嗽兩聲,防止茅廁裏麵有人。

畢竟這個年代,大家都很節省,晚上蹲坑的時候,都會把帶來的手電筒或者馬燈熄滅,這樣可以省錢。

就是對猴急的人不太友好,經常有冒失鬼忘了“對暗號”,直接衝了進去,結果發現裏麵有人正在蹲坑……

唐茵堅持說在公共茅廁拉不出來,村長還能怎麼辦?

他要不把這事兒給解決了,他兒子能親自背著唐茵去拉屎!

沒辦法,村長繞著知青點轉悠了足足兩天,硬是被他找了個借口,說知青點後院這一塊容易積水,萬一雨水把圍牆泡塌了,砸傷了村民就不好了……

總之,冠冕堂皇地祭出這個理由後,村長立刻讓人沿著唐茵新家的圍牆,開了一條排水溝。

然後把唐茵家茅廁的下水口,接到了這條排水溝裏。

幸虧這條溝,除了唐茵,全村就沒別人在用了,不然左右鄰居非得吵起來不可。

沒想到唐茵“得寸進尺”,一看排水溝都挖好了,又拿了三張大團結出來,讓人給她加蓋了一個洗澡間。

村長楞是沒搞明白,大夥兒不都是在堂屋裏洗澡的嗎?門一關,誰能看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