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脫胎換靈骨(上)(1 / 2)

張靈心雖然並不認同朱顏道人的理念,但對他這份尋求大道的決絕也暗自點頭,就聽旁邊一直沉思的王凡問道:“此前聽飛羽門兩位道人提起,飛羽門的根本道法,名為《羽化飛升經》,卻不曾聽他們提起過《胎息定觀經》。”

朱顏道人不以為意:“飛羽門本身最高傳承功法確實是《羽化飛升經》,這是一門可以修行至金丹的法門,也算是上乘的道訣了。但除此之外,曆代飛羽門掌教還保有一卷《胎息定觀經》,一直是由曆代掌門傳承,但從沒有人修行,是我將本代的飛羽門掌門煉魂之後,才知道的隱秘消息。

飛羽門曆代掌門傳承之時,都要立誓不得修行此經,將其當作了精神傳承,期待有一天能夠以此為憑,重歸北冥宗。

雖然這本道訣隻有感應期的功法,但本尊仔細揣摩後,隻覺得精深秘奧,深得大道之旨,如果按照修行,必將根基深厚,十倍百倍於普通功法。

修行一道,步步維艱,根基若能紮實一分,向上的可能便多了一分,此經的珍貴,就可想而知了。

能夠修行此經,也是你們三人的福緣,你們以此經在感應期紮實根基,等到神魂期,再修行《羽化飛升經》,成就金丹便是水到渠成,以你三人的資質,說不定陰神真人都可以期待,仙路一片坦途,豈不快哉!”

張靈心三人對視一眼,齊聲稱了聲“是”。

朱顏道人看來興致頗高,又言道:“不過在你們成就感應期大圓滿之後,為師就要轉世投胎去了,大致範圍應當不出這淮陽一州,到時候還需要你三人以秘法來尋找我的轉世之身,度我入門。修行之道,就是我度你,你度我,互相扶持,才能走得長遠。”

言罷收三人為徒的來龍去脈,見三人敵意少了許多,朱顏道人暗中鬆口氣,便開始講解《胎息定觀經》。雖然他是魔門宗師,對道門的經典有所隔閡,但他修行數百年,眼界高明,對道門法訣也能高屋建瓴,剖析其中的精要,讓張靈心三人猶如醍醐灌頂,眼界大開。

就算是進入仙道宗門,初入感應期,想讓一個金丹宗師這樣諄諄教導,也是絕不可能的事情。金丹宗師身份尊貴,在小宗門中是萬人之上的大人物,在大仙門也是中堅力量,不可能拿出這麼多時間來教導弟子。

但現在,在這種有些詭異的環境下,這種情形就莫名其妙實現了。

張靈心三人修行還淺,朱顏道人講了一個時辰,就把他們現階段修行的訣要說得差不多。

眼看朱顏道人談性正濃,張靈心開言問道:“師尊,據說道門、魔門勢不兩立,都是仙路修行人,為何分歧無法調和?這魔道修行,又有什麼奧妙?”

朱顏道人眉頭略一皺,便溫言道:“道門魔門之所以不能兩立,是因為修行功法上有根本的差別。

你們都是熟讀《道經》的士子,當知道,人乃萬物之靈,生具三魂七魄。三魂為天魂、地魂、命魂,七魄為天衝魄、靈慧魄、氣魄、力魄、精魄、英魄、中樞魄。三魂對應人之肉身,而七魄對應人之靈神。

道門以為,修行之道,在於凝練三魂,肉身升華,將七魄視為穢濁之物,稱之為屍狗,伏矢,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臭肺,必須要以三魂禦而正之,攝而威之。

而魔門,則認為修行之道在於聚散七魄,靈神超脫,將肉身視之為臭皮囊,棄之如履。

所以道門修行,需要占據靈脈,吞吐天地靈氣,將肉身視為成道之基,定鼎一元。而我魔門修行,則是吸取天地間的濁氣、陰氣,洗練七魄,視肉身為皮囊,靈神為源泉,變化無窮。

修行理念如此對立,道門和魔門勢不兩立,也就不足為怪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打算轉世後修行道家法訣,朱顏道人評價起來很是客觀,並沒有偏向。

張靈心三人卻是大長見識,總算知道了道魔對立的來由,又有些慶幸,這朱顏道人幸好沒有逼他們修行魔道功法,不然怕是一出門,便要被到道家修行人喊打喊殺了。

張靈心問完,其餘兩人也趁機問了些仙道的問題,朱顏道人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這樣,三人才算是跨過那道仙凡之門,瑰麗奇妙的仙道世界,才對著這懵懂的三人敞開了一扇窗戶,讓他們窺到了一點點風景。

就這樣,師徒四人一問一答,不知時間流逝,原來很明顯的隔閡似乎也消失了許多,已經有了一點教學共樂的氣氛。

不知過了多久,三人才聽朱顏道人說道:“今日不早,你們還要修行,就此打住吧。以後每日辰時,便在此上早課,為師為你們解答修行疑難。”

三人應命就要退下,朱顏道人卻把張靈心喚住:“靈心吾徒慢走,為師有事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