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還在的時候,經常跟我,他很想回洛陽,先輩們都在那邊,他就算是死了,也一定要安葬在洛陽的東郊皇陵。”伏壽道。
“大將軍已經將先帝安葬在皇陵,算是了卻先帝一樁心願,但是哀家的心願還沒櫻哀家也想能夠葬在先帝身邊。”
“我等,一定護送太後與陛下重回洛陽。”
趙徽道:“此次遷都,百姓無需跟隨,諸位大臣,有想要留下的,也可以自行留下,絕不勉強。”
趙徽看著那些之前開口反對的大臣。
遷都最大的一個理由,就是勞民傷財。
但是,趙徽現在不需要攜帶百姓去,對於百姓來,基本沒有影響。
那些不想走的大臣,他也不會逼迫他們,正好可以有機會將他們踢開,然後安排另外的才學之士來頂替他們。
這些大臣,或許猜不到趙徽的心,也有可能猜到,但是在趙徽和伏壽的一唱一和下,朝堂上卻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反對了。
遷都的事情定下來,然後就是各自分工去準備了。
因為不需要帶上百姓,所以準備起來也很簡單。
隻要準備好路上的糧食,以及太後子的住所即可。
至於那些大臣,根本不需要趙徽去準備,他們自己就能準備好一切需要的,可能一路上吃的住的,比趙徽還要好。
“主公,城內有很多百姓,想要跟隨我們一起去洛陽。”
要準備遷都的消息,不知道是誰在城內散播開來,即使知道許都到洛陽,千裏迢迢,一路上會很艱辛,但聽到風聲的百姓中,還是有一些人想要跟隨。
在國都生活不容易,但是在國都也更有機會。
而且現在洛陽百廢待興,現在跟著去,除了在路上多吃點苦外,幾乎可以肯定,等到了洛陽,他們每個饒生活,很快就會因此改變。
“有多少人想要跟著?”趙徽問道。
“有二千人,這隻是目前粗略統計,在過幾,這個數字估計還會漲。”郭嘉道。
現在消息還沒有完全擴散,而且有一部分人還沒有下定決心。
現在就想跟著走的,都是那些有魄力的,而且家境其實在許都城內,也基本都是中上層。
雖然留在許都,他們的日子也不會難過,但是他們想要更好。
而且,他們相信現在的朝廷,他們相信趙徽能給他們帶來希望。
反而是那些世家,以及最底層的百姓,現在還沒有表態。
那些世家,他們享受的已經是最好的了,他們擔心去了洛陽,會被趙徽削弱。
而那些最底層的百姓,每還是在為溫飽奔波,還不知道遷都的信息,或者知道了,但是沒有心思去想。
本來都很難吃飽了,要是拖家帶口的跟著去洛陽,會不會餓死在半路?
當初,董卓遷都,火燒洛陽,帶著數十萬百姓,一路上不知道死了多少,不知道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
“這幾,好好統計一下。”趙徽道。
他不會強迫百姓跟隨,但是如果有能力,有條件的,並且願意跟著去洛陽的,趙徽也不會拒絕。
作為國都,肯定是要聚集精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