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章 妥善地管藥(3 / 3)

抗膽堿藥:溴甲阿托品(胃瘍平)片、丁溴東莨菪堿(解痙靈)膠囊。

保肝利膽藥:硫普羅寧(凱西萊)片、水飛薊素(益肝靈)片、門冬氨酸鉀鎂(潘南金)注射劑及口服液、苯丙醇片、羥甲香豆素(膽通)片及膠囊。

對過期藥品如何處理?

對到達或超過有效期的藥品,不得使用或服用。

對家庭中的過期藥,片劑、膠囊劑、顆粒劑、散劑、丸劑等宜用水浸泡後,用水衝入馬桶;對注射劑宜直接打碎;對口服液、合劑、糖漿劑宜用水稀釋後衝入下水道;對固體藥用水溶解稀釋後直接倒掉,但宜把所有的標簽撕毀。

要把藥放在兒童不能觸及的地方嗎?

兒童的發育由胎兒、新生兒、學齡前、學齡兒童到青春期兒童。其中出生後28天為新生兒期,1周歲以內為嬰兒期或乳兒期,2~3歲為幼兒期,4~18歲為少兒期。

由於幼兒掌握藥物的知識很少,同時童心好奇,尤其對糖漿、糖衣片、栓劑,或帶有顏色的外用藥,總喜歡嚐一嚐或摸一摸。

曾有許多慘痛的事例,有時誤把碘酊、紫藥水喝下,造成食管灼傷;有的小兒錯把甘草合劑當成甜水服,一次竟把1瓶全喝了,出現昏迷和休克;有的把避孕栓當成糖果吞服,導致少女陰道出血。因此,為保險起見,對所有的藥均應提示,置於兒童不能觸及的地方,以免誤服而發生意外。

如何識別變質的藥品?

藥品的質量直接關係到療效,甚至關係到病人生命安全,因此,無論是從醫院取來或自藥店購買的,均應注意藥品的質量,並進行必要的檢查。

對藥品質量的內在的全麵的檢查隻能在藥檢部門進行,個人能做的隻是一些外觀檢查,不過這也很重要。簡要的檢查方法如下:

片劑:普通片(不包括糖衣或薄膜衣)重量應均勻、表麵無斑點、無碎片、無受潮膨脹、無粘連、無裂縫。

各種藥片均不應變色,如去痛片、維生素C變黃;阿司匹林有刺鼻的醋酸氣味或細針狀結晶等均為變質藥。

膠囊劑(膠丸):裝粉劑的硬膠囊應無受潮粘連、無破碎等現象;軟膠囊多裝油性或其他液體藥,應無破裂漏藥、無粘連、無混合異味。如維生素AD丸、維生素E丸等,如聞到異臭或丸內渾濁均為變質現象。

顆粒劑(衝劑)、散劑:應幹燥、鬆散,顆粒應均勻,應無受潮結塊,無異臭、色點、蟲蛀及發黴現象。

溶液及糖漿劑:應澄清透明,應無渾濁、沉澱、分層、蒸發及異臭,無絮狀物、無變色。此類藥易受細菌的汙染,如有絮狀物、渾濁、發酵、異味均為變質。

軟膏、乳膏(霜劑)、栓劑:應無融化、分層、硬結、滲油、變色,無顆粒析出,無黴敗及臭氣。栓劑應無融化、軟化、變形、斷裂、異味等現象。

注射劑:水溶液的小針,首先檢查標簽是否清楚,藥瓶有無裂口,封口有無漏液,內裝液有無沉澱、渾濁、異物或結晶析出,有無顏色變化。

大瓶裝葡萄糖注射液等除按上述檢查外,另外要檢查瓶口封蓋是否嚴密,不許鬆動,翻轉檢查應不漏氣、不漏液。

對於粉針劑,注意應幹燥、鬆散的粉劑或結晶性粉劑多為白色,應無色點、異物、粘瓶、結塊、脫屑、風化及變色現象,並檢查瓶口是否嚴密,不得鬆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