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1631—1647),乳名端哥,號存古,別號小隱,又號靈首,鬆江(今上海市)人。父允彝,為江南名士,與陳子龍等共創幾社,完淳並拜子龍為師。順治二年(1645)夏秋間,與嘉善錢之女秦篆草草結婚。同年八月,允彝因鬆江淪陷投水死。次年春,完淳與陳子龍、錢重組義軍,上書南明魯王,魯王遙授完淳為中書舍人。中書舍人唐初曾稱內史舍人,故世稱夏內史。
於是參加太湖吳昜的反清義師,為軍事參謀。吳昜事敗,隻身亡命。有些書上說他曾流離湘鄂,非事實。順治四年夏,在故鄉被捕,解往南京,乃作《別雲間》:“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又有《遺夫人書》,中有雲:“不幸至今吾又不得不死,吾死之後,夫人又不得不生。”語極沉痛。
九月間就義,年僅十七。嶽父錢,亦同時死。至此,父子、翁婿、師生皆先後捐軀。乾隆中,通諡節湣,故其集亦名《夏節湣全集》。建國後,有白堅整理的《夏完淳集箋校》。
他的主要活動,其實隻有二三年,即十五從軍,十七殉國。僅此二年,足抵千秋,泰山鴻毛,於此分明。他的名文《大哀賦》,仿庾信的《哀江南賦》,作時隻有十六歲。單從文學成就說,他確實說得上是一個神童,卻勝於世俗意義上的“神童”多多。朱彝尊《靜誌居詩話》卷七十五雲:“昔終童未聞善賦,汪踦不見能文,方之古人,殆難其匹。”這話說得很中肯。完淳短短一生,其事跡所以廣為後人交相稱讚,也因他的詩文等著作在。倘論作品的缺點,便是單調而少變化,熟典常語反複見之;次則有壯麗而少蒼勁,這當然和他的涉世年齡有關。他總共活了那麼一些日子,在曆史的長程上已經留下震動山河的跫然足音,他被捕後寫的詩歌,也就是用生命來譜寫的最雄渾的囚徒之歌了。
細林夜哭①
細林山上夜烏啼,細林山下秋草齊。
有客扁舟不係纜②,乘風直下鬆江西③。
卻憶當年細林客,孟公四海文章伯④。
昔日曾來訪白雲,落葉滿山尋不得。
始知孟公湖海人⑤,荒台古月水粼粼。
相逢對哭天下事,酒酣睥睨意氣親⑥。
去歲平陵鼓聲死⑦,與公同渡吳江水⑧。
今年夢斷九峰雲⑨,旌旗猶映暮山紫⑩。
瀟灑秦庭淚已揮?,仿佛聊城矢更飛?。
黃鵠欲舉六翮折?,茫茫四海將安歸?。
天地跼蹐日月促,氣如長虹葬魚腹?。
腸斷當年國士恩?,剪紙招魂為公哭?。
烈皇乘雲禦六龍?,攀髯控馭先文忠?。
君臣地下會相見,淚灑閶闔生悲風?。
我欲歸來振羽翼,誰知一舉入羅弋?。
家世堪憐趙氏孤?,到今竟作田橫客?。
嗚呼!撫膺一聲江雲開?,身在羅網且莫哀。
公乎,公乎!為我築室傍夜台?,霜寒月苦行當來?。
【注釋】
①細林,山名,舊名神山,在今上海市青浦區南,鬆江九峰之一。②有客句,夏完淳在鬆江被逮後,舟行押解南京,故雲“不係纜”。③鬆江,此指吳淞江,古稱笠澤。④孟公,西漢名士陳遵,字孟公,此處以姓氏切陳子龍。又,陳子龍晚號於陵孟公。文章伯,文壇之雄。⑤湖海人,《三國誌·陳登傳》:“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未除。”⑥睥睨,斜視貌,目空一切之意。⑦去歲句,指前一年吳昜在蘇州起兵失敗事,陳子龍、夏完淳都曾參加。平陵,王莽立孺子嬰為帝,自稱假皇帝,後故丞相翟方進子東郡太守翟義起兵,事敗被殺,翟義門客為作《平陵東》哀歌。見《樂府詩集》卷二八。作者《吳江野哭》亦雲:“《平陵》一曲聲杳然。”⑧吳江,指吳淞江。⑨九峰,指鳳凰山、陸寶山、佘山、細林山等,皆位於鬆江城之西北。⑩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煙光凝而暮山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