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聽一位朋友說過,寫專著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當時我還不以為然。經過這兩年多的艱苦寫作,我也有了同樣的感受。

從命題選定、收集資料到研究分析,確實是一個非常龐大而且費時的工程。當本書完稿時,我不禁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本書是2006年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的研究成果。

回想起來,本書的研究要源於2001年,當時我申請到了溫州市科技局軟科學項目《溫州企業國際化經營研究》。經過近兩年的研究,我完成了該項目的研究工作,2003年9月順利結題。項目雖然完成了,但總覺得還有許多問題值得去研究,在後來幾年裏,我一直在關注溫州民營企業國際化經營問題,也陸續地寫了幾篇論文投給《國際貿易問題》、《學術研究》等國內雜誌。期間,還承擔了幾項溫州市政府委托的調研項目,進行過一些企業問卷調查和訪談,收集了一些有效的研究資料。經過後續兩年的研究,於2005年底終於完成了本書的初稿。2006年5月我以本書初稿的成果形式申報了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有幸被立項。經過最近四個多月的修改,終於完成書稿。但由於自己的知識存量和時間的有限,寫完後又感到很多想法沒能找到足夠的支撐數據和可靠事實,研究還不夠深入,同時錯誤也在所難免。在此,我誠摯地希望能得到廣大讀者的批評指正。

本書的完成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首先是廈門大學許經勇教授,他不僅是我經濟學知識的啟蒙老師之一,而且在研究中一直給予我很多鼓勵,尤其當我的研究處於困境的時候,他要我堅持自己的研究方向,不管外麵吹什麼“風”,都不能動搖,才使我在國際化研究方向上逐漸培養了興趣,以至走到現在。

此外,本課題調研工作還得到外經貿管理部門和企業的大力幫助,溫州市外經貿局及各區(縣)外經貿局為我的調研工作提供了聯絡與組織的方便,而許多企業負責人在百忙之中接受課題組的問卷調查與訪談,實在令人感動。如果當初沒有他們的支持,要完成本書大量的前期調研是件不太可能的事情。

本書研究還得到鍾昌標教授、朱康對教授的無私指導和幫助。

鍾昌標教授多年前曾鼓勵我要將本研究做下去,而且在研究過程中給了我許多技術性指導,使我在研究中少走彎路,節約了不少時間;朱康對教授是溫州問題專家,為本研究提供了許多有價值的研究素材,還親自審讀了本書若幹章節,並提出寶貴意見。本書研究還得到溫州市科技局杜曉敏處長、溫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洪振寧副主席的支持和幫助,應該說,他們是本研究早期的兩位“資助者”,當然,本書的最終完成和出版還離不開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曾驊主任對我們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的勉勵與關心。

同時,本書的完成還得益於我和同事們經常在一起討論與交流,他們是胡振華、張一力、韓紀江、國彥兵、易曉文、吳曉棠、徐愛樂、鄭海青等,在此一並表示感謝!

最後,我還要感謝我的家人。我的先生理解並支持我的研究工作,我的母親是我最堅實的後盾,每當我工作最繁忙的時候,她總是能給予我最及時的幫助。

林俐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