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身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在混沌初開的洪荒時代,九天之上九幽之下,陰魂神靈飛禽走獸等一切生靈還未全部歸位。鬥轉星移,軒轅黃帝開始遍訪大地山川踏遍世間每一個角落,終於找齊太古上神盤古開天辟地時散落人間的五件法寶——玄珠、青玉、赤石、朱盤、緋琉璃。隻要在至靈之地將五件法寶煉化為一,便可促進萬物歸位。他曆遍五嶽,其中蜀地的天倉山因其林木蒼翠,四季常青,險峻巍峨入雲,諸峰環峙如城,更因其周邊有至純靈氣環繞,是獨一無二的風水寶地,軒轅黃帝在此閉關九九八十一天,終於將五器煉化為一,即可助萬物修煉歸位的聚靈盤,並將此神器嵌入天倉山與天倉合二為一。因軒轅黃帝留下的上古神器聚靈盤,寒來暑往,天倉山上的靈氣日盛並逐漸向天倉山周圍擴散,有了靈氣的滋養,萬物生靈的衍生進化更是一日千裏,此後萬物歸位加快,九天之上為仙,幽冥之下為鬼,人間大地煙火直千家,城鎮綿萬裏,自此大地才真正活躍起來,天倉山也被軒轅黃帝封為“五嶽丈人”,並因上古神器聚靈盤的存在而奠定了其大地山川之首的地位,故天倉山又被稱為“丈人山”。便是在這個時候,客居蜀地的張陵根據《太平經》造作道書並以《道德經》為經典在天倉山上結茅傳道建立了天倉派,自此道教創立,天倉山成為道教的發祥地。張陵晚年時顯道於天倉並在六百七十八歲時羽化於此,天倉一派也日益壯大,時至今日,天倉一派曆經三千餘年已傳至第十三代掌門清明真人手中,門下弟子已三萬餘眾。
這天倉山四季蒼翠環境清幽,大大小小共有三百六十峰,主峰有老霄頂、丈人峰、大麵峰、木魚峰四峰,天倉山還有前山和後山之分,天倉弟子的一切日常活動基本上都在前山進行,後山禁地幾乎無人涉足。前山有道觀涼亭、宮殿樓閣無數,主要宮殿有上清宮、建福宮、圓明宮、玉清宮、祖師殿、老君閣、朝陽洞和天師洞,其中位於大麵峰的上清宮巨大恢宏是天倉弟子們日常集會聆聽道法進行早課和長老們議會之所,而位於老霄頂的老君閣共九層,下方上圓,層有八角,象征天圓地方八卦太極,內供有太上老君像,是曆代天倉掌門及其諸位長老的日常起居之處。天倉後山禁地有金壁天倉、聖母洞、白雲群洞等,內藏有張陵祖師及曆代天倉掌門所留下的天倉一派至上修真道法,是為真正有天賦有仙緣道法登峰造極之人的閉關修煉之所。但是這禁地卻是尋常弟子是無法進入的,因為天倉後山曾是軒轅黃帝煉化聚靈盤之地,且聚靈盤便嵌在此處,此處亦是天倉開派祖師張陵羽化之地,此地靈氣至純,終日在此盤桓不去,若無高深的修為將靈氣轉化,靈氣進入體內,擅闖者會被這至純靈氣衝撞經脈爆裂而死。誰也不知道自身修為能否與此靈氣抗衡,故進入者即使在得到掌門真人及長老們的同意的情況下也要做好有去無回之準備,當然,如若修真者果真有此修為,得以進入後山得到至純靈氣的輔助,那此者的修為便會一日千裏,成為修真之大成者。自天倉開派以來得以進入後山而平安而歸者隻有張陵祖師和天倉派曆代掌門而已,且入禁地者,須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缺一不可。鑒於此,天倉後山被列為天倉禁地,未經允許有入後山意圖者,廢道法,逐師門。
要說當今天下,正道大昌,浩然正氣經久不衰,修行之人的修為也是日益精進。天下正派林立,其中以蜀地天倉派、南海琉璃島和漠北逍遙門三大門派為重要支柱,天倉一脈更因上古神器聚靈盤的存在而成為三大門派之首。在這三大門派中,南海琉璃島一派皆是一水兒貌若天仙的女子,皆承“緋”姓,主修修複之術,可使枯木逢春,腐肉生肌,使人起死回生,更有與煉化聚靈盤的“緋琉璃”出自同處的“緋靈珠”為鎮派之寶;漠北逍遙門則以無雙的精妙陣法聞名天下,在逍遙門中,上至地位至高的門主,下至普通小仆皆會排兵布陣。門中至高陣法為八大玄陣,任你是什麼世外高人還是妖魔鬼怪大羅神仙,一入八大玄陣定然是有去無回困死陣中。這八大玄陣並不是一陣接一陣出現,而是法中有法,陣中有陣,結合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愛恨嗔癡,以幻象連接實際,陣由破陣人心生,鏡隨破陣人心化,陣陣相扣攝人心魄;而天倉派則是修真之人的聖地,是首屈一指的道家正宗,天倉山這至靈之地也是人間大地氣息之根源。然而,再平靜的海麵總歸有大浪滔天之時,天倉一脈的開山始祖張陵祖師曾經預言天倉山遲早將會麵臨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浩劫,那,將會是一場人間的大災難。
然則當今天下繁華日盛,天倉門人的修為更是超凡入聖登峰造極,正是人才輩出之時,尤其是天倉派掌門清明真人,乃當今天下當之無愧數一數二的修真高人,傳說他的修為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遲早將位列仙班,那劫難一說,早已被天倉門人解為祖師張陵仙人鼓勵後代弟子兢業修真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