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魅力口才的第七項修煉:借他山之石,成己說話之道(1 / 3)

第30章 經典說話實錄,開拓大腦思維

順水推舟,出其不意

順水推舟是在論敵的攻勢麵前,把握其意圖和要害,表麵上因勢順從,實際上是借敵力為我力,引誘對方孤軍深入,然後,出其不意地殺回馬槍,使對方冷不丁受到當頭棒喝而暈頭轉向,失去招架之力。

文化大革命期間,某農場召開批鬥大會,批鬥一位打了自己妻子的小學教師。

台下的群眾都知道那位教師的妻子與造反派頭頭有不正當的男女關係,但大家敢怒而不敢言。教師的妻子第一個上台,聲淚俱下地控訴說:

“他不把我當人看,把我當成他的私有財產。”

這時一位下放的知識分子突然躍身上台,順著那位教師妻子的話發言說:

“你也是個讀書人,是人民教師,怎麼能把你的老婆當成私有財產?你的錯誤是嚴重的,必須徹底認罪……”

造反派頭頭聽了頻頻點頭,教師的妻子也露出了洋洋得意的笑容。這時,那位知識分子又突然提高嗓門接著說:“我警告你,今後一定要把你的老婆當成公有財產,否則,隻有死路一條!”在台下的一陣哄笑聲中,造反派頭頭和他的姘婦臉上一陣紅、一陣白,久久說不出一句話來。

出其不意是說辯論中的一方根據需要突然改變自己的觀點和立場,或是承認對方的論點,而得出利於己方的結論,從而使對方感到不知所措的答辯技巧。

在菲律賓的總統競選中,總統馬科斯攻擊阿基諾夫人“沒有經驗,不懂政治”。對此,阿基諾夫人並不諱言自己是家庭主婦,也承認對政治問題不甚了解。但是,承認這一切並不可怕,可以理解。她接著反守為攻地提出:

“對政治我雖然是外行,但作為圍鍋台轉的家庭主婦,我精通日常經濟。”

她的這一句話,一下子把矛頭對準了執政黨的要害之處。在當時的菲律賓,工廠的開工率僅為49%,占人口總數60%的人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狀態。物價暴漲、民怨鼎沸、政局動蕩不安,加劇了經濟的進一步惡化,維係民眾生存的“日常經濟”更是糟糕透頂。阿基諾夫人以菲律賓經濟狀況的事實為依據,闡明自己的觀點,對馬科斯進行直接反駁,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對方問題的症結所在,贏得了選民的支持。

大智若愚,動之以情

大智若愚是指表麵看來所答之言在邏輯上明顯有誤,顯得愚笨而“弱智”,實際上是機敏地避過對方挑釁的鋒芒,另辟蹊徑,借題發揮,作出十分犀利的反擊。

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年輕時,有一天在彼得堡參加一個公爵的家庭舞會。

他邀請一位小姐跳舞,這位小姐傲慢地說:“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

遭到無禮拒絕的普希金靈機一動,微笑著說:“對不起,親愛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懷著孩子。”說完,他很有禮貌地鞠了一躬後離開了她。

那位高傲的小姐在眾目睽睽之下無言以對,滿臉緋紅。

如果說,這位小姐拒絕普希金的邀請是傲慢的話,那麼在大庭廣眾之中故意把一位年輕人稱為“小孩子”,就有點侮辱的味道了。

對此,普希金回擊得很巧妙:他抓住對方話語中的要害之詞——“孩子”,先佯裝不知道小姐所說的“小孩子”所指是自己,卻故意把小姐說的“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傻乎乎”地理解為“不能和腹中懷著的孩子一起跳舞”,從而彬彬有禮地為自己不了解這一點而道歉。

本來足智多謀,卻裝作很愚蠢,即智而示之以愚,能而示之以弱,借此蒙騙對手,爭取主動,最後取得論辯的勝利,這種方法可稱為“大智若愚術”。

它是一種曲線型思維的產物,即以愚的形式表達智的內容,通過“先抑”來顯示語言的“蠢相”,再通過“後揚”來達到舌戰的勝利,因此,這種以愚而顯智的做法是一種真正的大智。

凡是運用大智若愚術而取得論辯勝利的說話高手,大多表現出一種更冷靜的思考,更堅強的忍耐,更高超的語言藝術。

有一個小孩,因家裏貧困隻能靠撿破爛維持生計,周圍的人常常喜歡捉弄他,經常把一枚五分和一枚一角的硬幣扔在他麵前,讓他任意撿一個,小孩總是撿五分的硬幣。

有一天,一個婦女問他:“為什麼你不撿一角的?難道你不知道哪個比較值錢嗎?”

“我當然知道,”小孩慢條斯理地說,“不過如果我拿了那枚一角的,恐怕再也沒人有興趣扔錢給我了。”

好一個大智若愚的小孩!他隻撿五分的硬幣似乎表現了他的“愚”,但他讓身旁的人繼續有興趣扔錢給他,則顯示了他的“智”,所以這個小孩的機智和聰明值得人們欽佩。

最動人語言的巧妙運用需要智慧,這種智慧的體現需要技巧又不僅僅依靠技巧,因為智慧語言還有一種無技巧的較高境界,就是以情感人。

一位30多歲的婦女在下崗一年多之後,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某高級珠寶店當售貨員的工作。春節前的一天,店裏來了一位土裏土氣的年輕男子,他衣衫破舊,一臉的悲哀、狐疑,不時用不可企及的目光,盯著那些高級首飾。

因為來了一通電話,婦人在接聽電話時,一不小心把裝戒指的碟子碰翻,六枚精美絕倫的金戒指落到地上,她慌忙撿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麼也找不著了。

這時,她看到那男子正向門口走去,頓時她明白了戒指在哪兒。

當男子即將走出自動門時,婦人柔聲叫道:“對不起,先生!”

男子轉過身來,兩人相視無言,足足有一分鍾。

“什麼事?”他問,臉上的肌肉在抽搐。

“先生,我下崗一年多了,上個星期才找到這份工作。現在找份工作真不簡單,是不是?”婦人神色黯然地說。

男子長久地注視著她,終於,一絲靦腆的微笑浮現在他臉上。“是的,真是這樣。”他回答,“但我覺得你在這裏會做得很好。”

說完,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給她:“讓我握握你的手,表示我真誠的祝福好嗎?”然後,他轉過身,慢慢走向門口。

婦人目送著他的身影消失在門外,轉身走向櫃台,把手中握著的第六枚戒指放回了原處。

這裏,不用批評,不用苛責,更不用咆哮,那位婦人就成功地收回了男子偷拾的第六枚戒指。奧妙何在?無疑,婦人神色黯然的繞指柔言產生了撼人心魂的作用。“情”,在此處勝過了任何技巧。

從某種意義上說,善用情感來凝鑄語言,是一種最高境界的智慧。

隨機套用,化怒為笑

隨機套用法是指預先熟練地掌握一些與本人工作生活有關的說話範例,然後加以靈活的套用,最好能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特點即興加以發揮。

隨機套用法是先有了故事,然後再創造一個話頭,使二者天衣無縫地結合。在這裏,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套用和自由轉換這些範例的能力。套用的唯一要求是天衣無縫。

惠子做了梁惠王的宰相,莊子去看他。有人得到消息後,趕緊跑到惠子那裏打小報告:“莊子表麵上是來看你,實際上是想奪你的位子。”

惠子非常害怕,在國都搜了三天三夜。莊子前去見他,向惠子說了一則故事:“南方有一種鳥叫,這鳥從南海飛到北海,一路上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吃,非甘泉不飲。有一天它飛過一隻貓頭鷹的頭上,那隻貓頭鷹正在吃腐爛的老鼠。貓頭鷹唯恐搶去它的老鼠,便仰頭“嘎”地大叫一聲。

莊子說到這兒,笑嘻嘻地問惠子:“那麼現在你也想‘嘎’我一聲嗎?”

莊子不僅善於靈活套用,而且善於大加發揮,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化怒為笑就是在特殊情況下,抓住時機把憤怒轉化為幽默。不管多激憤的言行,隻要把它誇張到非常荒誕的程度,憤怒的情緒就能緩和。

有一天,李老頭在自家街口兒買了一條圍巾往回走,碰到鄰居的一位女孩,她也買了一條,並高興地對李老頭說,她今天隻花了10元,就買到了一條漂亮的圍巾。

李老頭一聽,頓生怒火,轉身去找那擺攤的小青年。

“喂,你剛才賣給女孩子才10元,而賣給我是20塊錢,你這是什麼道理?”

“因為她是我的親戚,老頭子,你知道嗎?”

老頭子一聽,二話不說,拿了一條圍巾就走。

小青年緊逼上前:“你怎麼不付錢就走?”

“因為咱們是親戚,我是那女孩的爸爸呀!”

“啊……”

小青年的話是想氣李老頭,李老頭同樣也攀親。由於都是假親戚,以假對假就產生了一種荒誕,這樣荒誕到極點上,可笑的特點就淹沒了令人惱火的特點。

從憤怒轉向詼諧是很困難的,如果荒誕達不到極端,是不能令人在怒火中燒之餘笑出聲來的。

有一次,阿凡提與一個書生外出趕考,住在一家客店。因忙於趕路,清晨兩人就梳洗起來。可是店裏隻有一把梳子和一麵鏡子。書生嫌阿凡提髒,便有意戲弄道:

“梳子你先用左邊,我後用右邊。”

阿凡提一聽很生氣,瞅了瞅鏡子,遂道:“那這麵鏡子你先用後麵,我再用前麵吧!”

書生聽後無言以對,自愧不如。

在人際交往中,要使對方化怒為笑不是簡單的事,並非隻要你荒誕一下,對方的情緒就會輕易轉變了,這還得有其他的條件配合才成。

含蓄表達,簡潔明晰

說話含蓄,是一種藝術。常言說:“言已盡意無窮,含義盡在不言中”。含蓄表達法是把重要的、該說的部分故意隱藏起來,或者說得不明顯,卻又能讓人家明白自己的意思。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運用含蓄表達技巧的例子,經常見到。

有一家理發店,門前貼著一副對聯:“磨刀以待,問天下頭顱幾許;及鋒而試,看老人手段如何!”這副直來直去的對聯,磨刀霍霍鋒芒畢露,令人膽寒,嚇跑了不少顧客。

而另一家理發店的對聯則含蓄幽默:“相逢盡是彈冠客,此去應無搔首人。”上聯取“彈冠相慶”的典故,含有準備做官之意,又合理發人進門脫帽彈冠之情形,下聯意即人人中意,心情舒暢。兩家理發店相比,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要做到語言上的溝通,簡潔明晰法則是一個重要的說話技巧。

古語雲:“言不在多,達意而靈。”要語不煩,字字珠璣,簡練有力,自然能使人感興趣;冗詞贅語,嘮嘮叨叨,不得要領,怎不令人生厭?有人說“惜墨如金”是指寫文章而言,其實,不少演講大師都是惜言如金的。

“善辯者寡言”。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演說隻有1260字,列寧在馬克思、恩格斯紀念碑揭墓典禮上的講話隻有552字,羅斯福的總統就職演說僅僅有985個字,最短的總統就職演說是1793年華盛頓的演說,僅135個字。

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說隻有200多字,他的演講重點突出,一氣嗬成,從上台到下台還不到3分鍾,卻贏得了15000名聽眾曆久不息的掌聲,並轟動了全國。

1984年7月17日,37歲的法國新總理洛朗·法比尤斯發表的演說,更是短得出奇。他的演講詞隻有兩句:“新政府的任務是國家現代化,團結法國人民。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靜和表現出決心,謝謝大家。”

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人們的生活節奏大大加快,演講當然也就要求語言簡潔明晰。

簡潔明晰並不是信口開河,它恰恰是深思熟慮的結果。隻有這樣,演講和交談才有深度,才能打動人們的心。

有人曾問美國第二十八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準備一份十分鍾的講稿,得花多少時間?”他答:“兩個星期。”又問:“準備一小時講稿?”他答:“一個星期。”“如果兩個小時講稿呢?”他回答說:“不用準備,馬上就可以講。”

當然,在實際運用簡潔明晰法時要注意,簡潔也是很有限度的,並不是一味求簡。一味求簡有可能弄巧成拙,反而會產生許多誤會。

機智遊戲,童心稚語

機智遊戲法主要是訴諸理性智慧和感官的情感結合,由於能產生許多特殊的意外,從而產生趣味性。機智遊戲法不在於反應客觀的理性之趣,而在於主觀的情感自由之趣,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於機智遊戲是智慧和情趣相結合的產物,人們在社交活動中能發揮出來,就會為人所欣賞,引起共鳴。

某市召開攝影工作會議。到會的幾十名代表中,女代表隻有三人,於是便成為大會矚目的對象。

會議結束時,有人提議請三位女士表演一個即興節目,全場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笑聲。

三位女士悄悄地商議了一會,不慌不忙地站起來說:“要我們表演節目可以,但是大家也要答應我們一個要求。”

“什麼要求?”

“這是一種有趣的遊戲,很簡單,就是我們數一、二、三,大家就把手舉起來。答應這個條件我們就表演。”

男代表們一想這有什麼關係,便異口同聲地說:“可以,可以。”

三位女士便一起數一、二、三!頓時,全場的代表都把手舉了起來。

三位女士便說:“現在準備好了,記者先生,請你快來拍照。”

攝影記者不解地問:“拍什麼哇?”

“拍一張《看誰的手最幹淨》。”

三位女士的機智,不在於遊戲形式本身有什麼高明之處,而在那個絲毫不為人察覺的圈套的巧妙。開始大家真認為三位女士要表演一個正兒八經的節目,因此心甘情願地“上當”,使固有模式化的心理期待落了空,幽默感頓時產生。

可見機智遊戲法是通過機智變換成情趣,遊戲的目的是為創造幽默服務,讓人感到你既有高超的機智,又有令人愉快的幽默感。因此,機智遊戲幽默應是情趣勝於理趣。

機智遊戲法,可以有攻擊性也可以有其目的性。

一個旅行者騎馬趕路,途中遇上了一場大雨。當他趕到一家小旅店時,渾身已經濕透了。但旅店裏擠滿了人,他無法走到火爐前。於是他對老板說:

“拿點魚去喂喂我的馬。”

老板很奇怪:“馬不吃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