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瓏果然,不負小諸葛之名。
“我讚同樹瓏的說法,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以多擊少,以強擊弱,不知對方虛實,倘若貿然出兵,勝負難料。”渾堿也說道,王聖自出道以來,就一直跟著渾堿,二人相當有默契。
李晟接著說道。“叛軍目的,是要進攻朔方,之前又在烏蘭木倫河岸集結,六胡州的各大部落,向來逐水草而居,出征時也不忘帶上牛羊,以我之見,叛軍必然會沿河南下,到達麟城(神木)後轉道向西。這一路上,人煙稠密,水草豐茂,更方便他們就近得到補給。因此他們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動經略軍。”
“所以,我跟樹瓏,日進的看法一樣,向東,向北,派出騎兵斥候,先摸清叛軍的動向,再做打算不遲。”
李奕點點頭,名將就是名將,謹慎,衝勁,兼而有之。
“洵美呢?”三大名將中,兩人都表達的自己的看法,隻有馬燧還沒說話。
“末將一直都在河北,對朔方地形,地貌都不熟,李郎將說怎麼打,我就怎麼打。”馬燧一聽,李晟,渾堿兩人說的頭頭是道,自己再說,那就是拾人牙慧了,還不如不說。
換成自己,同樣也會先派出斥候,探察清敵情再說。
話說這一路上,李奕作為主將,居然一直都沒派出斥候,也沒找向導,能這麼一路,平平安安的走到這裏,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路上也曾遇到過叛軍的斥候部隊,李奕就像是提前知道他們在哪裏一樣,每次都用數倍於敵的兵力,全殲對方。
偶爾有幾個俘虜,隻問一句,“降不降?”
這些斥候也都是些硬茬,全部都不願意投降。於是就全部送他們去見了閻王爺。
\"二哥呢?”李奕對郭旰,一直都稱之為二哥,絲毫不知道避嫌。
“阿爺從來不會問我這樣的問題。”郭旰比馬燧還幹脆,我就是個衝鋒陷陣的將軍,你問我這些幹啥。
李奕又看向拓跋乾暉,拓跋乾輝連連搖手。
很明顯,他沒什麼好的想法,也懶得思考這些問題。
“好,大家的意思,某都聽明白了。這樣,今天天色已晚,大家用過晚飯後,好好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再行決定。”李奕說道。
不管如何,經過長途跋涉之後,人,馬都需要得到充足的休息。
這也正是古代行軍,每日隻走2,3十裏的原因。
小部分時間在走路,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安營紮寨。
即便是騎兵,一天最多也就走個8,9十裏。像李奕這樣,一天行軍,超過200裏的,不能說沒有,但絕對是少之又少。
郭子儀的大軍,這會估計也就走到鹽池。距離朔方,至少還有十天路程。
再從朔方走到經略軍,又要好幾天,因此,李奕多的是時間仔細籌劃。
將士,戰馬,也都需要得到充分的休息。
“諾!”所有人齊聲應道。
眾人散去,各自回歸本營。
經略軍原有5000駐軍,走了4500,空出來的營房,完全足夠翊衛府所有將士使用。
李奕被孫忠安領到朔方兵馬使,經略軍大將軍李韶光的將軍府。
一路上,李奕的屁股幾乎就沒怎麼離開過馬背,屁股被顛的生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