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前塵往事,懸崖邊上(1 / 2)

大多數時候,客人總會很客氣的說上一句,吃了。

偏偏李倓不按套路出牌,一聽到羊羹,烤串,哈喇子都快流下來了。

這一路上,把個建寧郡王,也給饞壞了。

“沒吃呢。”

“一起吃吧,別的不敢吹,某這營中夥食,絕對出彩。三哥吃了這一頓,絕對會念念不忘。”李奕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哦,是嗎?我好歹也是皇孫,啥山珍海味沒吃過,宮裏的禦宴,我都吃過,你沒吃過吧。”李倓不服氣的說道。

“哈哈,禦宴確實沒吃過,不過我這裏的,絕對不比禦宴差,三哥吃過也就知道了。”李奕也不跟李倓客氣,哈哈大笑。

也不知道為啥,太子李亨那麼多兒子,李奕就跟李倓合的來。兩個人的性格,明明差別很大的。

李倓為人正直,心直口快,幾乎沒有半點城府。

李奕看似年幼,實際上兩世加起來,已經將近60歲。為人謹慎,總習慣藏著掖著,妥妥的一個老陰逼。

說著話,人已經到了中軍大帳。

碰見李晟,李奕向李倓介紹道:“這位,是小弟的副手,李晟,李良器。”

又向李晟介紹李倓。“良器,這位是建寧王。”

李晟躬身行禮,“見過大王。”

李倓上下打量了一番李晟,“賢弟這裏,還真是藏龍臥虎啊。”

李奕非常詫異,也不知道這李倓是如何看出來李晟是個牛人的。

難道真如《毛遂自薦》中,平原君所說,“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意思是說,“有能力的人處在世上,就好像錐子裝在口袋中一樣,他的鋒芒立刻就會顯露出來。”

李倓看李奕表情怪異,接著說道:“其實我早就聽說過良器大名,當年王忠嗣將軍,嚐與太子對坐,曾言,他帳下有四人,可堪大用,一為哥舒翰,二為郭子儀,三為李光弼,這四嘛,正是李晟李良器,號稱‘萬人敵’。前三位,都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證明,王忠嗣將軍所言非虛。想必這位李良器,絕非泛泛之輩。”

李奕。。。。。。

王忠嗣啊,王忠嗣,知道你牛逼,沒想到你這麼牛逼。

老母牛給小母牛開門——牛逼到家了。

小母牛坐飛機——牛逼上天了。

……

一人兼四鎮節度使,就因為跟太子李亨走的近,被李林甫誣陷,憂鬱而終。

有人說,王忠嗣不死,安祿山不敢反。

這事真假不知。但是他留下的哥舒翰,郭子儀,李光弼確實都是哥舒翰的大對頭。

李晟的功勞,不弱於這幾位,不過那是後話。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李晟的表現並不出彩。

《新唐書》李晟列傳中,李晟的故事,從跟著王忠嗣對戰吐蕃之後,就一下子跳到了鳳翔節度使高升召署列將。

鳳翔節度使,乾元三年,又稱上元元年設立。因為這一年,肅宗李亨駕崩,太子李豫(李俶)繼位。首任節度使,崔光遠。

第二任節度使,李鼎。

第三任節度使才是高升。上元二年(761年)到廣德元年(763年)在任。

有趣的是,大興元年(784年)到貞元三年(787年),李晟也曾擔任鳳翔節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