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行之際,建寧郡王李倓,突然找到李奕。
“那個賢弟,愚兄有點事想跟你商量一下。”李倓麵帶慚色。
李奕不明就裏,“大王有何吩咐?”
“叫什麼大王啊,這麼生分,叫三哥。”李倓馬上糾正道。
“好好,三哥有什麼事嗎?隻要小弟能做到的,萬死不辭。”李奕從善如流。
“萬死不辭倒也不必,隻是看賢弟馬匹眾多,能否借愚兄幾匹,你也知道,軍中缺馬,愚兄實在沒辦法了,也請賢弟放心,不白借賢弟的。等到了靈武,禦龍十倍,不,百倍奉還。”李倓說出了自己的要求。
還當什麼事呢,這麼點小事,搞得如此鄭重其事的。
李奕原本隻有三匹劣馬,兩輛馬車。
路上遇到了送財童子袁思藝,送給李奕他們11匹良馬。
扔了一輛小馬車。還剩下14匹馬,一輛馬車。
5個人,14匹馬,怎麼看怎麼紮眼。
太子見了,都眼紅不已。
於是著李倓前來相借。
“三哥說的那裏話,不瞞三哥,小弟原本隻有劣馬3匹,來的路上遇到了劫道的,送了小弟11匹,你說人家送都送了,咱不要也不好意思,要了吧,養的也是個累贅,真不知道咋辦呢。三哥既然開口了,說啥還不還的,送於三哥了。”李奕爽氣的說道。
李倓愣了一下,還有這種好事?咋就沒讓我遇上。
馬上他就想明白了,那些可憐的劫匪,被反劫了。
“那不成,還必須要還,一碼歸一碼。”李倓是個頗有原則的人,身為皇孫,還占人便宜,傳出去遭人笑話。
“行行行,三哥說啥就是啥。鐵牛,牽9匹馬給大王,馬車也一並送給大王。三哥莫要嫌少,劫道的,其實都是他們幾個打發的。”李奕說道。
“賢弟真是體貼下人,他們有幸能跟著賢弟,是他們的福氣。”李倓笑道。在大唐,雖然沒有規定下人不能騎馬,但李奕話中,明顯有維護之意。
“嗬嗬。”李奕笑笑。並不打算多做解釋。
在大唐,等級觀念雖然沒有明清那麼嚴重,但也同樣根深蒂固,輕易很難改變。
能改變自己的人,是神!
想要改變別人的人,是神經病。
建寧郡王李倓,知情識趣,讓李奕很是滿意。
對太子李亨的感觀,也大為改觀。
這位仁兄,被後世稱作“唐肅宗”。
剛德克就曰肅;執心決斷曰肅;威德克就曰肅;正己攝下曰肅;能執婦道曰肅;好德不怠曰肅;貌敬行祗曰肅;剛德克服曰肅;身正人服曰肅;法度修明曰肅;嚴畏自飭曰肅;攝下有禮曰肅;貌恭心敬曰肅。
可以說這是相當有分量的一個諡號。
不過,因為這位仁兄的某些操作,實在太過於辣眼睛,因此李奕一直對他缺乏好感。
太子居中,建寧王率太子親衛,護衛左右。
李隆基給的2000禁軍,1000為前進,1000為後軍。
李奕跟在後軍後。
行至渭水附近,天色已晚。好巧不巧,晴朗了整整一天的天,陰了,月亮藏在雲後,不見蹤影。
忽聞前方殺聲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