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後記:停下來,進入一份大愛中(1 / 2)

十來年前,我住在川東,那時候,我能感受到的幸福,是如此地讓人懷念。我認為,周末和家人一起旅遊最近的公園,一家人開開心心在一起,在溫暖的陽光下蕩舟前行,時不時地朗誦古詩詞,讓生活充滿古典情懷,一路欣賞美景,並且品嚐食物,就是幸福。那時的幸福,其實就是相愛的人可以在一起。同時,也要有更幹淨的空氣,更純淨的水,生活節奏不要太快,可以慢活一點。

而到了城市,我第一次嚐到了愛情的甜蜜,也嚐到了分手的痛苦。我的幸福指數因此而起起伏伏。他的到來似乎能讓我在“幸福”中眩暈,但一切都太濃烈,太迅速,好像需要馬上完成一次欲望的儀式,當這種男女感情從“細水長流”滑落到欲望操作,早已經離幸福倡導的“清歡”質地越來越遠了。你感受不到對方對你真正的關懷、支持和陪伴,感受不到他對你無條件地接納和保護,隻有一種占有的刺激,男歡女愛的感性吸引。

分手後,我花了好幾年時間才從失戀抑鬱的低穀緩過來,我知道,我沒有學習到愛的功課,真正的愛是不需要占有和要求的,應該是一種無為,一種關照,我還不能夠放下一切去關照他,我隻是愛上了他給我營造的一種愛情的感覺。

因此,女子一定要小心,愛情的歡樂並不一定就能為你帶來真正的幸福,也有可能會種下不幸的苦果。當你因為愛情而喪失了自我,不懂得自愛,也不懂得換位到對方的角度去為他設想,那麼這會給雙方帶來心靈上的打擊。

是的,什麼是幸福?我們是不是已經離它越來越遠?都市越來越缺少人情味,為了經濟發展目標,人們彼此防備,彼此傾軋,然而這又能怎樣呢?在獲得了更多物質快樂的同時,你的內心就感到充實了嗎?

我們的國家正處於發展中,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也許真正的幸福,並不需要多麼迅猛的發展呢?反而是需要我們擁有一雙發現幸福的眼睛。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個行者,喜歡四處遊走。他形容的幸福,是能夠獨自穿越美麗的草原,看到盡頭的晚霞。那位朋友不想為了物質而過度操勞,他喜歡四處遊玩,寫作,帶領人們閱讀《論語》《大學》《中庸》等國學著作,掀起漢學複歸的風潮。他追求純粹精神上的超越,追求道德上的修養,以及能夠為國為公的清廉。所謂“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我還有一個朋友,她安然於一分平凡有趣的工作,最喜歡的事情是參與各種身心靈工作坊,並進行各種身心靈療愈實踐。她熱愛旅行,熱愛交友、藝術等等,會很真心地投入進去,把詩情畫意帶到生活中的每一天。跟她一起去旅行,你會看到她真心投入到大自然中,把自己演化成大自然的一部分。她真正地投入到當下的幸福中去。

其實,如果你能夠在凡間擁有一份超凡脫俗的精神生活,那麼你也會是幸福、快樂並充實的。印度哲人克裏希拉穆提曾說:“如果真的熱愛地球,我們自會節儉地使用地球資源。我們從未坐下來看看星辰、明月和樹木。我們從不喜歡用雙手在地球上耕作,我們以用雙手勞動為恥。但是,若你用雙手在地球上勞作,神奇的事情就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