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3章 路在何方(1 / 2)

季安於是色令智昏,帶上了十幾名親隨,匆匆趕往安陸州,滿以為此行前去,興獻王子必會將美人趙萍拱手送上。哪知興獻王子雖然武功不濟,性格卻是倔得要命,竟是臨危不懼。雙方言語不和,隻有大打出手。季安遠不是神影仙蹤崔文的對手,三招兩式,便被崔文以重手法捏碎了脛骨、股骨和臂骨。季安連美人的麵也沒見著,白白扔下幾具親隨的屍體,好不容易撿回一條性命,被活著的親隨服侍著,急急南下了,想著回到九江,發兵北上,踏平了興獻王府。哪知到了九江,見城頭已經易幟,趕緊繼續南下。路上知道南康、南昌都已失守,心想,隻有回到老家吉安隱匿一途了。不料船近南昌,卻見前麵檣櫓連雲,戰艦塞流,幾人心下慌張,神情鬼祟,被巡江的江淮幫眾發現拿下。

眾人人商量了一下,覺得季安年齡尚輕,又無大惡,還是不要交給朝廷為好。子玉為其接好了斷骨,又輸入了真氣,助其恢複功力,將養了幾日,讓其親隨送回吉安老家去了。

寧王、劉養正等一幹叛軍首領,均被單獨關押在江西巡撫衙門的大牢中。這一日,子玉來到大牢看望劉養正。

劉養正已失去了昔日的風采,看上去蒼老了許多。見子玉進來,劉養正的眼睛裏閃耀著一陣喜悅的光芒,道:“文公子,老夫已成了階下之囚,何敢勞動靖邊公的大駕?”

子玉道:“先生知道我?”

“唉,老夫早已知道公子是文義士的遺孤。老夫沒有看錯,公子果然是人中龍鳳,短短一年的時間,就幹了幾件震動朝野的大事。”

“先生何以得知晚輩的身世?”

“老夫在徐州南山,聽公子吟了一首詞,便知公子是胸懷大誌之人,在雲龍山,見公子出手不凡,武功竟是十分高深,待到徐州府衙門,又見公子智慧超人。老夫想,此等人中龍鳳如何可以錯過?但老夫為王爺招納人才,不知其身份來曆當然不行。於是老夫倒行逆施,往公子的來路一路追溯下去,直追到宣惠河畔。”

“晚輩哪裏值得先生如此看重?既是這樣,那寧王他們?”

“老夫沒有告訴他們公子的身世。”

“那麼,先生將晚輩介紹給寧王,豈非引狼入室?”

“老夫見公子的確是當世罕見的人才,不想失之交臂。而郡主又是趙義士的遺孤,與公子必定會有很深的淵源。不管怎麼說,寧王府對郡主也有養育之恩。單憑這一點,公子也會為王爺效勞的。哪知後來發生了李士實毒害郡主之事,老夫的如意算盤全被打翻,也知道,從此,公子與寧王府,那是水火關係了。”

“先生飽有學識,道德操守有口皆碑,何以會與寧王、李士實這等陰險狡詐凶狠殘忍之輩為伍呢?”

“唉,公子有所不知,上代寧王對家父有恩,因此,老夫這一生,總是獻給王爺了。”

子玉道:“我可以救先生出去。”

“公子是仁義之人。可是老夫做的事情,那是滅九族的勾當。天下雖大,已經沒有老夫的容身之處了!”

“晚輩以為,事情還不如此悲觀。一來,當今皇上雖非明君,卻也不是凶殘之人,求他網開一麵,也未必不能。就是朝廷真的不赦,想這天下之大,總有咱們的回旋餘地。鳳兒姐,你就算是鳳兒姐的舅舅好不好?就是到天涯海角,晚輩總會陪著先生,何必一定要蹈死路啊!”子玉說道這裏,已是泣不成聲。

劉養正也不由老淚縱橫,嗚咽道:“公子胸懷蒼生,真正是仁者愛人,老夫自愧不如。隻是老夫主意已定,這條殘命,便陪王爺奔赴黃泉便了,公子就不必操心了。隻是有一事,想拜托公子。”

“先生請講。再難之事,但是義之所在,縱是赴湯蹈火,晚輩也會在所不辭!”

“謝過公子!寧王正妃,便是舍妹,也就是郡主的養母。”

“原來如此!鳳兒姐知道嗎?”

劉養正搖搖頭,道:“郡主不知道,老夫和舍妹都不想以此炫耀張揚。老夫是想,請公子將舍妹救了出來,免受刑獄之苦。果有來世,老夫對公子必效犬馬之力。”

“先生言重了。王妃現仍住在王府,飲食起居如常。我等擒住李士實之後,看望了一回王妃,鳳兒姐時常陪在王妃身邊。這是白老前輩安排的,說是一定要保護好王妃,不能讓朝廷抓了去。隻是看王妃的態度,便也如前輩一般。”

“唉,舍妹一輩子總是仁義待人,不似老夫,畢竟為王爺辦了許多壞事。舍妹既然是這般態度,便由她去吧。”

“先生放心,晚輩一定竭盡全力,保護、照顧好王妃。隻是,先生你……”

“公子,你的心意,老夫領了。老夫主意已定,公子就不要勉為其難了。”劉養正說到這裏,向子玉點了點頭,閉上了眼睛,不再說話,隻是兩行熱淚,從眼皮縫中不斷湧出。